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志塬是黄土高原地区现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的黄土塬,有“天下第一塬”和“陇东粮仓”的美誉。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试验站以来,一直坚持水土保持科学实验与塬面综合治理实践两手抓,总结出塬面防治的治理模式,对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塬面周边的植被发生了巨大变化,侵蚀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需要重新提炼与总结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因此,本研究以董志塬塬面综合防护措施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林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现阶段塬区沟头溯源侵蚀的主要危害,溯源侵蚀产生的原因,当前塬区沟头溯源侵蚀治理的主要技术体系与模式以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便为该区后续黄土塬面保护实施方案设计和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对完善“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模式,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溯源侵蚀的发生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塬面和沟谷地形的差异、短时性大暴雨和植被盖度低是溯源侵蚀发生的主要自然因素;塬面城镇化建设、不合理的工程选址和城镇地区集中排洪是诱发溯源侵蚀的主要人为因素。溯源侵蚀的主要危害有:破坏交通路线、蚕食农田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塬面径流调控利用方式,将董志塬地区现有沟头治理模式总结为以下三类:1)“蓄水型”沟头治理模式,主要包括“围梗林带式”和“围梗涝池式”两种;2)“排水型”沟头治理模式,主要包括“挑流消能型”、“坡面直排型”和“暗管导流型”三种;3)“回填加固型”和“削坡开级型”两类沟头防护措施常与上述治理模式配合使用。(3)野外实地调查发现,董志塬地区沟头治理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治理后沟头植被恢复缓慢,有发生溯源的潜在风险;2)部分沟头防护措施设计、布设不合理,防护措施年久失修,极端暴雨条件下易发生溯源;3)沟头较大的集水区,洪水排放不合理,未有合理的排泄措施与沟底防冲、消能设施等,沟蚀发生依然严重。(4)可采用客土覆盖、耕作翻松、栽植先锋植物种以及加强人为管控的方式促进沟头植被恢复。沟头防护措施应以10a~15a一遇暴雨为设计标准,同时兼顾集水面积、地形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并与沟道治理措施(谷坊、淤地坝等)结合使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对其进行检修,保证其能正常发挥防洪作用,汛期或暴雨结束后应及时对其检修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