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甜瓜蔓枯病是制约西、甜瓜高产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来自广西南宁市郊西、甜瓜蔓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分离自南宁市郊、北海、桂林及柳州等地的西、甜瓜蔓枯病菌进行病原差异性测定和初步的防治研究。研究的初步结果为深入探讨西、甜瓜蔓枯病发生情况及蔓枯病菌的病原差异性,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以及有效的生防菌株,为有效防控西、甜瓜蔓枯病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西、甜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取得的结果如下:1、通过定点调查发现,南宁市郊西、甜瓜蔓枯病发生情况及特点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极易发病,一般在4月开始发病,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9下旬~11月中旬为盛发期。盛发期重病田块病株率高达100%,死亡率35%以上。天气较干燥时,田间只零星发生,病株率约在3%~10%。降雨量增多,空气相对湿度大时,该病害发展迅速。从植株生长时期来看,该病害对苗期影响较小,发病率低,一般在孕蕾期开始发病,生长中后期发病加重,严重影响产量。2、对收集到的蔓枯病菌株进行病原差异性研究发现,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西、甜瓜的致病力和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西、甜瓜致病力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菌株生理生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PCR产物测序进一步明确了该菌的分类地位,发现引起南宁市郊以及北海、柳州和桂林等地蔓枯病病原均是球壳菌属瓜类黑腐球壳菌Didymella bryoniae A型;19株蔓枯病菌的ITS序列比较发现,菌株间序列差别不大,非常保守,说明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不明显。3、通过室内药剂筛选和拮抗木霉抑制蔓枯病菌实验发现,25%吡唑醚菌酯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40%氟硅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5%咪鲜胺水乳剂等药剂对该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木霉菌株0031Ⅰ④、0045Ⅰ①、0024Ⅱ等对该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将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药剂(45%咪鲜胺水乳剂、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3株木霉(0031Ⅰ④、0045Ⅰ①、0024Ⅱ)应用于盆栽防治实验。结果表明,45%咪鲜胺水乳剂的和25%丙环唑乳油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良好,防效达91.19%和87.07%,1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稍次于二者,防效70.80%;木霉菌株中0031I④的防效较为显著,防效达72.07%,0024Ⅱ和0045Ⅰ①的防效分别为59.14%和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