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主产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著名木本油料植物。贵州是全国的油茶中心分布区之一,面积位居全国第七,是我国油茶重点发展规划的十四个省区之一。但在生产上由于优质高产良种少,品种类型混杂,稀密不均、劣株比例大以及当地农民对油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当前的油茶林普遍低产低效。 本研究对贵州铜仁地区现有油茶林进行了种群生态调查和栽培生态学研究,并以贵州当地的5个油茶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为对象,通过实施种子萌发试验、种苗繁育试验、栽培生态学实验和应用栽培区划研究,得出科研结论,为贵州油茶产业化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1.对贵州铜仁主产区的油茶林种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种群龄级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年;径级分布集中在1~4.9㎝,平均树高2.4m;空间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每亩平均挂果数为8966.2个,平均挂果率为58.9﹪,在农林业生产上的产量总体偏低。造成铜仁地区现有油茶林偏低的原因主要是:①品种(类型)混杂,劣株比例大。油茶属异花授粉植物,现有油茶林起源于种子直播,长期的自然杂交形成了混杂群体,除部分油茶林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留下来的外,其余部分是50和70年代造的新林,由于当时良种和经营水平低,株间、品种(类型)混杂低劣,树势参差不齐,低劣者多。②林地管理粗放。在当地,油茶林常被看做天然副业,只收不管,很少对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修剪等措施,致使部分油茶林变成荒地。③多代同堂,整齐度差。实生苗造林后,由于局部或零星受到破坏,萌发出新林;衰老林分,几经萌发而形成萌芽林;而且在这些林分中还有天然下种而长成的实生幼林。④生产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油茶生产投资主体不明确或投资主体无力投入。油茶生产还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自发性和随意性很大。 2.不同植物激素对油茶不同品种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不同浓度对油茶不同品种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用150ppm的萘乙酸处理的湘林1号种子发芽数最多,三个重复(每个重复50粒)处理的150粒种子全都发芽,发芽率达100﹪,发芽数最少的则是用200ppm的吲哚乙酸、萘乙酸、丁酸三合一处理的油茶种子,不同油茶品种的发芽数均为0。油茶种子在25℃光照培养箱中培养且每天浇水1200ml的发芽数明显高于在20℃烘箱中培养(黑暗条件),每天浇水800ml时处理条件下的萌发数。经过25℃温水处理的油茶种子的萌发数明显高于用40℃和60℃水温处理的油茶种子的萌发数。 3.对油茶进行了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繁殖试验中湘林1号的存活率最高,不同油茶品种幼苗存活率的差异,与其种子生活力有一定的关系,湘林1号种子生活力最大,故存活率最高,而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种子生活力较小,种苗存活率也较低;不同油茶品种幼苗苗高生长在4-5月份缓慢,5-7月份生长较快;硬枝扦插生根率最高的是用200ppm的生根粉浸泡3h,扦插在60﹪黄心土+25﹪珍珠岩+15﹪腐殖土,pH值为5.8的基质上;油茶各品种绿枝扦插的最佳植物激素及浓度分别是:油茶、滑石3号:200ppm生根粉;小果油茶、长瓣短柱茶、望谟红球油茶、岑软2号、湘林104号:200ppm萘乙酸;湘林1号:200ppm吲哚乙酸。油茶绿枝扦插不同基质生根率差别很大,总趋势:[60﹪黄心土+25﹪珍珠岩+15﹪腐殖土]>[70﹪黄心土+20﹪珍珠岩+10﹪腐殖土]>[85﹪黄心土+10﹪珍珠岩+5﹪腐殖土]。油茶绿枝扦插最佳的基质配方是60﹪黄心土+25﹪珍珠岩+15﹪腐殖土,其中生根率最高的品种是岑软2号,达83.1﹪。芽苗砧嫁接是嫁接中的一种新型嫁接技术,是利用未出土,或是刚出土未展叶的幼嫩芽苗作为砧木,来嫁接胚芽、嫩枝或成熟枝条的一项无性繁殖方法。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有利于培养优良油茶苗木,降低生产成本,但技术操作要求精细。 4.本研究的结果认为,油茶的最佳栽植密度为2m×3m,该密度下油茶的高生长、当年新梢长、当年新梢分支角度都最好,其余密度过密会影响单株生长、过稀会影响单产。不同配比施肥对油茶各生长指标的增长都有显著影响,各施肥处理组的地径、树高、冠幅、当年新梢平均增量均大于不施肥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消长规律是反映叶片生理活性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叶片光合机能大小具有密切关系,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它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通过实验测定,油茶当年生春梢叶片叶绿素含量以N、P、K配比为150g:200g:100g处理时最高,达1.015μg/g,以N、P、K配比为250g:100g:0g处理时叶绿素含量最低,只有0.508μg/g,秋梢刚好与之相反。硝酸还原酶是(NR)一种诱导酶,是植物氮代谢中的关键性酶,它直接影响土壤中无机氮的利用率,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试验测定结果表明:春梢和秋梢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以N、P、K配比为150g:200g:100g处理时最大(101.306μg/g·h和124.804μg/g·h),以N、P、K配比为250g:200g:200g时最小(13.208μg/g·h和20.000μg/g·h)。整型修剪处理中,油茶各项生长指标中除冠幅外,均以中度修剪效果最好。冠幅平均增量以轻度修剪最好,本试验地24株的统计结果为2435.8㎝2/株·年,比CK增幅为30.2﹪,重度修剪最差,冠幅增量为1345.4㎝2/株·年,比CK增幅是-28.1﹪。 5.对贵州油茶种业发展的栽培区划与评价的结果表明:贵州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总体适宜种植油茶。黔东南是我国28个重点林区之一,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1227.5㎜,年均气温为15.8℃,地带性土壤为黄壤,面积有2832.2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2.32﹪,土壤pH4.8~5.9。该区雨量充沛,光热同步,具备油茶生长发育的最佳自然条件。黔东的铜仁和黔北的遵义、赤水、习水、仁怀等地也是引种栽培的理想地区。黔西南地区的云量少、日照充足、气温高,适合栽植、推广。黔西北高寒地区、黔东北处于冷空气入侵的前哨,气温偏低,积温不够,少雨等原因不如上述地区理想,但也可以试验性栽培和生态绿化建设。综合分析油茶最理想的种植区是黔东南中低山丘陵地区和黔北及黔东北山原山地,这两个地带,土壤大多呈弱酸性至酸性,以黄壤、红壤为主,肥力高,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有利于营建现代特色经果林,通过示范带动和推广种植,能有效促进贵州山区特色经济持续发展。 6.集成油茶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指导油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这些技术要点包括:建园地点选择海拔800m以下,相对高度200m以下,坡度在25°以下,土层深厚,pH值为4.5~6.0,有机质丰富的的红壤、黄壤、黄棕壤、中壤和粘壤等地块。造林苗木必须是适宜我省种植的优良油茶品种,播种育苗,先作好苗床,然后按行距20㎝左右进行开沟,在沟内每5㎝播1粒种子,每公顷播种750㎏左右;扦插育苗时,插穗株行距为5㎝×15㎝,插穗要直立,芽和叶要露出地面,叶面要朝上,插完后,浇透水,搭棚遮荫,遮荫度为70﹪~80﹪;嫁接育苗,通常选用粒大(饱满)成熟的茶籽培育芽砧,从采穗圃选择优良品种的健壮春稍做接穗,在5-6月份进行嫁接;油茶定植时间于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定植密度应根据油茶的生长发育特性、品种类型、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营造油茶纯林较适宜的株行距应为2m×3m、2.5×3m或3m×3m,每亩栽植75~111株;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上定干。田间管理要精细,及时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一般以3~5㎝为宜,实生苗宜深,无性系苗宜浅,粘土宜深,壤土宜浅,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幼林期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合磷肥、钾肥分别在每年3月上旬、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进行,盛果期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一般N,P,K比例为10:6:8。每年每株施速效肥总量1~2㎏,有机肥15~20㎏。修剪要适度,确保树体通风透光。引蜂授粉,促进油茶增产。采取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综合措施防治油茶主要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