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海洋航行器在军事、经济、科考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力供应问题是海洋航行器的痛点。海洋航行器中储存的电能耗尽之后,需要人工打捞进行充电,耗费了极大地人力、物力和财力。人们对海洋航行器的发电装置进行了研究,传统的发电装置安装在航行器内部,发电能力受到了航行器内部空间的限制。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海洋航行器的外力直驱发电技术,将发电装置延伸到航行器机体外部直接收集波浪能量,摆脱了传统发电装置的弊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航行器在军事、经济、科考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力供应问题是海洋航行器的痛点。海洋航行器中储存的电能耗尽之后,需要人工打捞进行充电,耗费了极大地人力、物力和财力。人们对海洋航行器的发电装置进行了研究,传统的发电装置安装在航行器内部,发电能力受到了航行器内部空间的限制。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海洋航行器的外力直驱发电技术,将发电装置延伸到航行器机体外部直接收集波浪能量,摆脱了传统发电装置的弊端。文章分析了基本波浪理论以及微幅波理论,为研究海洋结构物在波浪中的运动与受力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对海洋中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运动形式进行总结归纳,具体可分为单体运动发电装置和多体铰接运动发电装置,并对二者进行运动与受力分析。针对传统海洋航行器内置式发电能力受空间限制的弊端,提出一种新型的外力直驱发电技术,设计“动力翼号”海洋航行器的整体结构,对航行器进行水动力分析。运用流固耦合方程,将航行器的运动与受力结合起来,为进一步CFD仿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FD仿真软件,建立“动力翼号”海洋航行器的仿真模型。对航行器工作的目标海域进行海况研究,确定仿真过程中的设计工况。设置仿真物理模型,约束航行器的水翼和机体的运动,监测不同海况下的水翼和机体的运动角度、角速度与扭矩,总结其运动规律并分析原因。对“动力翼号”海洋航行器的发电系统装置进行设计,根据波浪低频运动特点与航行器机体的结构尺寸对发电机选型,设计适用于航行器发电装置的换向增速齿轮箱,并确定齿轮箱零部件的技术参数。齿轮箱在传动过程中存在机械损失和双路耦合损失,本文仅考虑耦合损失。结合CFD仿真数据与换向增速齿轮箱的工作原理,运用Matlab对水翼的角速度与扭矩样条曲线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获取发电系统的输入功率,并对比分析不同海况下的输入功率。设计“动力翼号”海洋航行器样机,对发电舱段、电子舱段、推进舱段与仪器搭载舱段进行制制作组装。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无水试验,测试航行器的试验功率。分析试验功率数据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活化,已逐渐成为化合物官能团化的主要方法。过去,化学家们围绕着导向基团辅助的,Pd,Rh,Ru,Cu等金属催化的C-H芳基化、硅基化反应、烷基化反应、以及烯基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确定与脓毒症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探讨血小板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而指导脓毒症
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轻质、耐磨、易加工的特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其在加工过程中因为温度过高容易氧化或分解,造成材料性能损伤;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内部微裂纹,如不能有效修复,微裂纹会进一步发展,变为不可逆损伤的宏观裂纹,微裂纹的延展会导致高分子材料整体性失效,显著缩短其寿命。因此,降低加工温度及赋予材料自修复功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热塑性材料具备二次加工成型的特点,其分子量普遍在几万至上百万,
2012年,昌吉油田致密油的重大勘探突破展示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前期采用常规技术,投资大,单井产量低,无法实现致密油有效开发。“如何降低成本”成为致密油能否规模有效开
海绵是一类多孔滤食性动物,其生物量只占海洋动物总数的1/15,但是目前世界上有多于1/3的海洋天然产物来源于海绵。海绵能够过滤70%以上的微生物,因而海绵体表与体内驻留大量
醛、酮类化合物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精细化工、材料等各个领域,绿色高效合成醛酮类化合物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硅氢还原羧酸酯类化合物、有机卤代物的氢甲酰化反应、或者醇和
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MICP)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友好技术。矿化菌自身因生化反应在沙颗粒间生成而充填其中的具有胶凝性的碳酸钙,增大了沙颗粒间的粘结力,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
众所周知,描述光波场特性的主要物理量有振幅、波长和相位,并且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信息被编码在相位中。然而,现有的将光子转换为电子的光学测量设备只能记录信号的振幅或强度信息,不能通过直接测量的方式获得信号的相位信息,因此需要根据测量得到的振幅或强度信息通过计算来获得信号的相位信息,即相位恢复(Phase Retrieval)。相位恢复在科学和工程学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中包括光学、衍射成像学、X
在生活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生物脱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全国许多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时,往往会接纳部分工业废水进行混合处理,形成了一个成分复杂、污染物种类多样的混合体系,其中的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容易对硝化细菌产生抑制作用。所以当有遇到工业污水预处理工艺不够合理的情况时,会导致高浓度有机物的进入生物处理系统、功能性菌群受损、出水水质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探究如何使硝化菌群在遇到高浓度有毒
红外成像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应用于电路检测或夜间目标识别等多个领域。在电力系统中绝大多数器件故障都伴随着发热的现象,红外图像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当前场景的温度或温度变化,所以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定位电力系统中即将或已经发生的故障。把红外成像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故障中可以实现故障预测和较高准确性的故障检测,保障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但红外图像由于其本身覆盖范围小,对比度不高等特点相较于其它图像更容易受到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