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灵在家蚕体内的消长规律及药效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微孢子虫病是一种可经胚种传染的疾病,一直威胁着蚕丝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给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养蚕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微孢子虫病对人类自身和农业生产危害的严重性,至今为止,很多学者相继开展了大量治疗微孢子虫药物的筛选和治疗机理的探索研究,对预防和控制家蚕微孢子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实验基础。本论文采用生产上常用的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多菌灵药物,以纯品多菌灵为标准参照,采用紫外光谱方法,测定了生产上市售多菌灵对不同龄期家蚕的毒力,研究了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并从多菌灵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多菌灵在家蚕幼虫、蛹、蛾及卵中的动态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同时对多菌灵的有效浓度进行了筛选,对多菌灵对蚕体酶活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研究,希望为生产上解决治疗家蚕微粒子病提供浓度的同时,也为开发利用施用过多菌灵药物的家蚕副产物资源时的农药残留评估提供实验参考,本研究结果主要如下:   (1)通过将多菌灵溶液均匀喷洒桑树后,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检测桑叶中多菌灵的消解动态,发现在喷药液一天后的桑叶内的多菌灵含量达到最高,随后急剧下降,消解明显,从第六天开始,多菌灵在桑叶内消解趋缓至2.4775mg/kg。   (2)多菌灵对家蚕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三龄蚕的LC50为4.20%,对五龄蚕的LC50为8.70%。多菌灵对不同龄期的家蚕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差异,添食多菌灵区家蚕表现为厌食,活动力下降,体积瘦小等。   (3)使用不同浓度的多菌灵溶液添食健康五龄起蚕一次、连续添食至上蔟及治疗家蚕微粒子病后对蚕体的影响,结果发现:添食低浓度的多菌灵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仅是在添食后表现短时厌食现象;随着添食浓度的增加,家蚕厌食现象更加明显,与空白对照组中的上簇率、结茧率和化蛾率相比,明显降低,而死笼茧率明显升高,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4)使用不同浓度的多菌灵溶液添食健康五龄起蚕一次、连续添食至上蔟及治疗家蚕微粒子病后,多菌灵在蚕体中消解动态分布规律,发现在蚕体中肠内的多菌灵含量呈现出急剧下降的一个过程,在蛹、蛾及卵中则呈现出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同时发现使用6%多菌灵添食家蚕一次的蚕蛹中可检测到多菌灵含量为0.1388 mg/kg,使用5%、6%多菌灵连续添食至结茧,则分别检测出蚕蛹多菌灵含量为0.16 mg/kg、0.27mg/kg;使用5%或6%多菌灵治疗家蚕微孢子虫病时,分别检测到蚕蛹多菌灵含量为0.1335 mg/kg、0.2485 mg/kg,超过国家标准对蛋禽和肉中的残留限量为0.1 mg/kg,不可安全食用。因此使用多菌灵来治疗家蚕微孢子虫病时,可使用浸泡桑叶的药液浓度以4%以下比较安全。   (5)家蚕感染家蚕微孢子虫后,蚕体内酶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蚕在感病初期,蚕体内PO、SOD、CAT、POD均有偏高的趋向,随后家蚕体内PO、SOD、CAT、POD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不一致,这可能与体内各种酶的作用差异有关。使用多菌灵治疗家蚕微孢子虫病,蚕体内PO、SOD、CAT、POD也均有偏高的趋向,随后比感病家蚕体内PO、SOD、CAT、POD稍低,到成虫期PO、SOD、CAT、POD酶活慢慢趋向与正常对照组、感病实验组一致。
其他文献
近年来,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获得了迅速发展。事实证明,信号处理是推动众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独立分量分析技术(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ICA)是信号处理领域
煤油是航空航天发动机常用的燃料之一,其作为液体碳氢燃料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必须经过喷注、雾化、蒸发、掺混、点火和燃烧过程。其中,混合过程十分重要,煤油/空气(氧气)局部混合
福寿螺是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被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的“黑名单”,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通过问
硅薄膜材料和电池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开发低价、稳定和高效率的太阳电池是光伏研究的目标。微晶硅薄膜电池克服了非晶硅薄膜电池光致不稳定的缺点,而且与非晶硅电池组成叠层电池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研究花生抗旱生理是理论研究和农业生产应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干旱、高盐、
苯并呋喃衍生物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芳香杂环之一,被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材料科学等领域。许多具有苯并呋喃母体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或药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真菌、
基于序列图像的超分辨率复原是指由一序列互有位移的低分辨率图像来重构一幅高分辨率的图像。图像超分辨率处理技术可以克服图像采集设备的分辨率限制,充分利用多帧图像之间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阵列显示器,作为一种新型显示器件,与传统液晶显示器(LCD)相比,其轻、薄、省电、自发光、全固态等诸多显著的优点已经受到很多领域青睐,蕴含的巨大市场
随着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即将来临,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人脸检测是指确定人脸的位置和大小并对检测的人脸进行图像处理的过程。它是人脸自动分析处理系统的首要步骤,其速度和准确度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在人脸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