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面部皮损围刺结合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以脾虚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观察并统计围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治疗和研究黄褐斑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脾虚型黄褐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面针围刺面部皮损结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外用氢醌乳膏治疗。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记录下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颜色、面积)评分、脾虚型中医主要兼症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及不良反应。最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黄褐斑皮损情况(颜色及面积)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下降程度相当(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57.14%,对照组总有效率50%,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兼症(面部色泽、食欲及食量、精神状态、大便情况)评分比较:治疗组各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面部色泽评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脾虚型中医主要兼症(食欲及食量、精神状态、大便情况)评分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主要兼症(面部色泽、食欲及食量、精神状态、大便情况)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主要兼症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24项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24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面针围刺结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和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外用氢醌乳膏对治疗脾虚型黄褐斑局部皮损均有效,并且疗效相当;2.面针围刺结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组在改善脾虚型中医主要兼症(面部色泽、食欲及食量、精神状态、大便情况)明显优于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外用氢醌乳膏组,而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外用氢醌乳膏组能改善面部色泽。3.面针围刺结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组在改善黄褐斑患者的抑郁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外用氢醌乳膏组。4.面针围刺结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组与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外用氢醌乳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局部围刺加中药穴位注射以中医整体观为主做到标本兼治、疗效肯定,为临床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