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京必舒新(辛伐他汀)20mg治疗8周后血清瘦素(LP)、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
研究对象:
1、入选条件:
(1)按1997年WHO冠心病分型标准将急性心肌硬死30例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组,随机分为两组:京必舒新药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2)入选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系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3)入选患者无高血压病或有高血压病已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无高脂血症、无糖尿病、无甲亢、无风湿病、无免疫系统疾病,近一个月无感染,心功能Ⅰ级,肝肾功能正常,女性绝经至少一年以上。
(4)正常对照组20例均为同期入选。
2、分组方法:
(1)将急性心肌梗死30例组(男∶女为1∶1)随机分为京必舒新药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京必舒新治疗组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7.98±6.1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京必舒新(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20mg/d,连用8周。其中10例给予紧急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57.98±6.12),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R阻滞剂、钙拮抗剂、阿斯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将不稳定心绞痛30例组(男∶女为1∶1)随机分为京必舒新药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京必舒新治疗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57.18±6.08)。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京必舒新20mg/d,连用8周。常规治疗组15例。男7例,女8例,给予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常规治疗。
(3)正常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
(4)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实验方法:
1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
2采血方法:选择发病12小时以内入院的AMI患者入院即刻取静脉血6ml,UA患者经心肌酶检查排除AMI,疼痛发作时取静脉血6ml。京必舒新口服8周后,实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再次取静脉血6ml。正常对照组一次取空腹静脉血6ml。
3标本保存:取静脉血2ml将所取标本分别注入10﹪EDTA二钠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试管中,混匀、离心分离血清置-20℃保存统一检测内皮素。另2ml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置-20℃保存统一检测瘦素、C-反应蛋白。另2ml静脉血随时检测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
4测定方法:瘦素、内皮素采用放射免疫法,药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C-反应蛋白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由日本合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提供,血脂采用生物化学法测定。
5检测指标:血糖、体重指数、LP、ET、CRP、TC、LDL-C。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用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采用双侧p<0.05为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结果:
(1)京必舒新治疗前AMI组患者血清LP、E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UA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UA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2)京必舒新20mg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LP、ET、CRP、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LP、ET、CPP、水平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
(3)ACS组京必舒心治疗前后TC及LDL-C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TC及LDL-C也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直线相关分析表明ACS患者血清瘦素含量与ET、CRP含量呈正相关(r=0785p<0.01;r=0.798p<0.01)。
结论:
(1)增高的LP、ET、CRP水平与ACS发病密切相关;
(2)ACS患者用京必舒新20mg治疗8周后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LP、ET、CRP水平;
(3)京必舒心有明显降脂作用;
(4)LP与ET呈正相关;
(5)LP与CRP呈正相关;
(6)ACS患者用京必舒心治疗后可控制血清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从而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