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正常免疫宿主PCD患者乳胶凝集试验(LAT)法检测结果及随访完成治疗的19例患者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值与治疗疗效,研究LAT法在正常免疫宿主P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值改变与治疗疗效相关性。方法:查阅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收治确诊的正常免疫31例PCD患者及58例非隐球菌病病例。收集PCD患者性别、年龄,环境接触史、起病时主要症状、胸部CT等影像学、常规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及首诊时LAT法检测结果。同时随访19例完成治疗者首诊时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值及治疗后的第2周、1月、3月、6月、9月、12月改变情况与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四格表计数资料分析LAT法对PC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2检验(ɑ=0.05)进行检验,及对治疗后抗原滴度值改变与治疗疗效之间相关性进行总结分析分析。结果:(1)入选确诊病例一般特点:男性(19例)多于女性(12例);年龄在16-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5岁;2例有饲养鸽子史,3例有养殖花草史,余均无明显易感环境接触史。(2)首诊时症状:无症状因体检发现8例(25.80%),单纯咳嗽9例(29.03%),咳嗽+胸痛4例(12.90%),咯血/血痰2例(6.45%),胸闷气逼1例(3.22%),发热11例(35.48%),胸外症状3例(9.68%)。(3)血液试验检查:血常规异常(白细胞12.02-15.55x10^12/L,中性粒细胞正常,比例稍偏高73-77%,淋巴细胞比例偏低)4例,血清真菌快速GM试验阳性3例;余真菌快速G试验、肝肾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降钙素原等均未见异常。(4)LAT检测结果:PCD患者中阳性29例,阴性2例;非PCD病例中阳性2例,阴性56例。其诊断灵敏度93.55%,特异度96.55%,阴性预测值93.55%和阳性预测值93.55%,?~2=72.250,P=0.00,LAT法诊断与金标准诊断间有统计学差异。(5)胸部CT:斑片状或实变影17例(58.64%),结节或肿块影9例(29.30%),胸膜凹陷征1例(3.25%),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2例(6.45%),单侧少量气胸1例(3.25%),混合征象1例(3.25%)。(6)随访者中,初诊时抗原滴度值3例为1:4,3例为1:8,5例为1:16,4例为1:32,2例为1:64,2例为1:320。3例以1:4持续阳性直至满治疗周期(9-12月)停药,19例患者完成治疗周期停药后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1)LAT法检测血液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可作为PCD的早期诊断方法,其灵敏性及特异度均较高;(2)初诊时抗原滴度值越高,药物治疗后早期滴度下降速度,临床症状缓解越快,肺部影像学改善越快,治疗时间稍长;(3)部分患者抗原滴度持续阳性但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无明显活动病变,致治疗周期满后停药,未见复发或转移,故抗原滴度值不能单纯作为停药的治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