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业迅速发展,传媒在社会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与日俱增,大众传媒引起的伦理道德问题也就格外引人关注。一股弥漫在传媒界的低俗之风,已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列为中国传媒界的“四大公害”,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当前学界关于传媒低俗化现象的研究情况。接着笔者阐述了什么是传媒低俗化,笔者认为,传媒低俗化是大众传媒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受众低层次审美情趣乃至感官刺激一味迎合的结果,表现为过度追求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用煽情、感官刺激甚至弄虚作假的手段来吸引受众。本文对印刷类媒体、电子类媒体和网络媒体在低俗化方面的具体表现作了梳理,揭示了传媒低俗化对传媒界以及整个社会造成的主要危害:削弱媒体责任感和公信力,损害受众知情权,污染社会风气,影响青少年成长。文章重点是分析传媒低俗化的成因及实质。笔者从传者、受众和外部环境三方面系统地剖析传媒低俗化形成的原因,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深入研究传媒低俗化,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本质:我国传媒低俗化的出现是在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由于管理监督机制的缺失和传媒人职业道德滑坡,媒介对受众心理一味迎合的结果,其实质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是对大众文化的异化。最后的落脚点是探讨抵制传媒低俗化的对策。笔者借鉴其他国家在治理传媒低俗化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道德建设、媒介教育、监管机制三个方面研究抵制传媒低俗化的方法,即媒介和媒体工作者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受众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政府要依法管理,社会要共同监督,倡导建立遏制传媒低俗化的网络式的长效机制,推动我国大众传媒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