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闲暇时光的增多及保健意识的增强,户外游憩正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市民涌向城市公园。然而,由于在前期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预测和规划,大多数城市公园凸现出一些问题:比如在使用淡季导致大量的设施设备闲置;在使用旺季,由于人满为患,游憩设施不堪重负,引发游览环境被污染、资源遭到破坏、土壤板结化、水质富营养化、生物群种减少、生态系统受损等等一系列问题。山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用地条件的城市公园,相对于平原而言,具有地形条件复杂、生态敏感、景观不稳定等特殊性,其面临的环境压力更大。山地公园在我国有着极大的分布规模,这和我国山地分布情况有关。多山的现状自然决定了山地公园的分布也具有数量多、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寻求合理的公园游憩容许量以使游览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山地公园走上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针对山地公园游憩容许量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欠缺,系统全面的研究还未出现,相关的理论研究多是针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而做,其理论成果难于对城市山地公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文基于对游憩容许量相关学科理论和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山地公园游憩容许量理论体系展开探讨,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考虑、从公园规划设计角度入手,对山地公园游憩容许量进行了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并结合重庆市山地公园进行实例验证,以现状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对策为主线作了详细的论述,是在理论、方法、技术以及三者的结合上,对山地公园游憩容许量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科学探索,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山地公园和山地公园游憩容许量概念的界定;(2)从定性研究的角度,分析山地公园游憩容许量的影响因素;(3)借鉴旅游风景区环境容许量的测算公式,建立了山地公园游憩容许量的量测模型;(4)通过重庆市山地公园的实证研究,既为公园环境的建设提出建议,同时也验证了论文研究的理论结果。研究成果的主要创新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充了公园建设和游憩容许量的基础理论;(2)为已建的存在游憩容许量问题的山地公园提出解决对策与方法:(3)为待建山地公园提供相对科学的编制方法和游憩容许量的衡量标准。总之,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文献的总结,应用新理论、新方法对山地公园游憩容许量进行了研究,为山地公园的科学编制和建设,为山地公园游憩容许量的科学衡量,给出了较为科学的理论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