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初发1型糖尿病小鼠(T1DM)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进行干预来观察其对T1DM小鼠大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探讨应用h UCMSCs对于减轻高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从而为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思路。方法:饲养健康雌性NOD小鼠,经检测成模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以下几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组、干细胞组,并给予以下处理措施:(1)糖尿病组在发病后未给予任何处理;(2)胰岛素组在发病后根据血糖水平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3)干细胞组于发病后尾静脉注射h UCMSC;(4)同时选取饲养8周后仍未发病的1型糖尿病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发病当天记作第0天,测量体重并检测随机血糖,然后每隔7天称量体重并检测随机血糖。于发病8周后处死小鼠,取主动脉根部至髂动脉的整条血管,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ELISA法检测组织中AGEs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组织中RAGE、P65、IL-6、VCAM-1的m RNA基因表达。结果:⑴一般情况:各组小鼠在确诊发病后均出现多食、多饮、多尿的情况。正常对照组小鼠生长及精神状态良好,活跃,毛发有光泽,糖尿病组较其他各组表现出明显的毛色晦暗、少动且反应迟钝现象。⑵体重变化:正常对照组小鼠体重变化不大;糖尿病组小鼠体重呈持续下降趋势;h UCMSCs治疗组发病前期体重明显下降,后出现体重恢复,到实验终止时已经恢复到与正常对照组小鼠体重相当水平;胰岛素治疗组小鼠体重基本平稳;⑶血糖变化:在发病第1天,h UCMSCs治疗组、胰岛素组、糖尿病组均较正常对照组血糖明显升高,在发病第56天,胰岛素组、干细胞组血糖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小鼠呈持续高血糖状态;⑷各组小鼠主动脉HE染色情况:HE染色发现,正常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光滑,膜无增厚,糖尿病组小鼠主动脉壁层次不清,排列紊乱,内皮细胞损伤、凸起、形态不规则,血管中膜增厚,h UCMSCs治疗组小鼠主动脉较糖尿病组及胰岛素组小鼠病变情况明显减轻,表明h UCMSCs治疗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⑸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AGEs表达情况:AGEs在糖尿病组表达最高,在正常对照组表达最低,间充质干细胞组AGEs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细胞组与胰岛素组AGEs的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白介素6(IL-6)、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65的表达在糖尿病组表达最高,在正常对照组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细胞组比较胰岛素组VCAM-1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干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延缓血管内皮动脉粥样硬化,对糖尿病大血管起到保护作用。(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抑制高血糖导致的AGEs/RAGE表达减轻NOD小鼠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