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居民的城际出行推动了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集聚与扩散,居民出行强度和方向反映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交通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居民出行的可能性,城际出行逐渐向常态化、动态化和复杂化的方向转变。因此,借助网络化和“流空间”理论来深入研究中国居民城际出行,对于认识居民出行规律和城际空间联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腾讯位置服务大数据,以2018年为研究节点,选取中国3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的城际出行推动了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集聚与扩散,居民出行强度和方向反映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交通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居民出行的可能性,城际出行逐渐向常态化、动态化和复杂化的方向转变。因此,借助网络化和“流空间”理论来深入研究中国居民城际出行,对于认识居民出行规律和城际空间联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腾讯位置服务大数据,以2018年为研究节点,选取中国3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际居民出行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利用Gephi网络分析工具和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分别从不同时间(全年、日常、春运和特殊节假日)、不同交通方式(航空、铁路、公路)、不同城市群对内对外出行等角度展开,分析了中国居民城际出行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差异。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居民城际出行在日常、全年、特殊节假日和春运期间均呈现出以北京、上海、广-深和成-渝为核心的“菱形”结构特征。从居民城际出行网络的层级性来看,“菱形”内部及周边线路分布数量多且集中,春运和节假日期间“菱形”内部高强度的人口流动线路增加明显。居民出行首位流显示,流入线路涉及的城市数量明显高于流出城市,流入与流出网络的中心城市有所差异,且在春运时期首位流展现的中心城市最明显。居民城际出行网络中大多数城市的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及中介中心性均较低,三者数值均较大的城市数量少,且集中分布在“菱形”结构的顶点和内部。(2)航空、铁路和公路3种交通方式下的中国居民城际出行网络分别反映出整体、局部和区域的出行格局特征。从出行距离来看,航空方式>铁路方式>公路方式;承载人数上,铁路方式>公路方式>航空方式。基于航空方式出行的城际人口体现出以全国性枢纽城市为核心分布的核心-边缘结构;铁路方式出行的城际人口流呈现出菱形内部的“丰”字型骨架结构,表现出以国家铁路大动脉沿线城市为核心,向腹地城市逐渐递减的核心-边缘结构;而公路方式出行的城际人口流则表现为与人口规模匹配的局域强聚集的空间格局。此外,不同出行方式下的簇结构数量有所差异,航空、铁路和公路出行依次聚为7、8和10个城市簇。空间上,航空出行方式下表现为类别少、簇间不连续、受地理位置约束少、呈现跳跃式分布的特征;铁路出行方式下呈现明显的抱团聚集状态,空间连接度高;公路出行方式下呈现明显的块状分布,簇边界与省界重合度高。(3)城市群居民出行对外联系网络主要呈现出以“扇形”和“多边形”为主的空间分布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辐射范围较广,形成以北京、成都、昆明和深圳为主的“十”字出行网络结构,低强度的人口线路集中于周边区域,呈圆形分布。成渝城市群高强度人口出行线路多分布于东部,且与沿海城市联系较多。中原城市群的人口出行呈“大”字型分布。京津冀城市群主要表现为上下两个扇形分布,且是东北地区与南部城市联系的中转站。关中平原城市群呈现出斜“长”字型分布形态。兰州-西宁城市群整体呈现出“伞”状分布形态。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黑龙江、四川、重庆以及福建等省份的城市联系较多。海峡西岸城市群出行线路集中分布在贵阳、重庆、西安和北京等城市连线所形成的“扇形”区域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呈现为开口不一致的扇形,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覆盖面积大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更侧重于局部区域联系,辐射范围较小。(4)城市群内部居民出行联系网络呈现出多中心网络和单中心网络两种模式,不同城市群内部联系程度差异较大。北部湾城市群中,南宁与玉林、钦州两个城市联系强度最大。成渝城市群内部联系网络中,成都占据绝对地位,重庆位居第二,其余城市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关中城市群中,西安和咸阳联系最为密切。哈长城市群中,哈尔滨和长春所占比例最高。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厦门占据的比例最大。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占首位,其余城市占比差距小。兰州-西宁城市群中,兰州占比最大,但海东与西宁联系强度最高。长江中游城市群涵盖城市较多,网络交互联系复杂,其中,武汉所占比例大。山东半岛城市群中,济南、青岛与潍坊在城市比例中排名靠前。中原城市群中郑州占比最大,周边城市向其依附作用明显。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间联系较多,最强联系线路为苏州-上海。珠三角城市群中,东莞-深圳、佛山-广州两条线路出行强度较大。(5)基于中国居民出行网络可将中国的主要城市群划分为单核多中心模式、单核单中心模式、双核单中心模式和双核多中心模式4种联系模式。单核多中心模式和单核单中心模式均只包括一个城市群,分别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双核城市群数量达10个,双核单中心的城市群有成渝、京津冀和兰州-西宁3个城市群,其余城市群均属于双核多中心的联系模式。
其他文献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园艺产品之一。在陕西省等地,猕猴桃黑头病(kiwifruit black spot)问题突出,缩短果实的贮藏期和货架期。美味系猕猴桃‘翠香’(A.deliciosa cv.‘Cuixiang’)黑头病表现为:在采收前果实表面呈现黑色斑点,但病斑下果肉健康。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尚不统一,不同的研究者分离鉴定的病原菌不同。本研究利用三代全长内转录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之一。但干旱和土壤盐渍化成为限制该地区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掘并研究苹果中的抗性基因,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培育抗逆品种,对我国苹果产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植物UGT家族参与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其中MdUGT88F4基因是根皮苷生物合成关键基因P2’GT(UDP-glucose:phloretin 2’-O-glucosyltransferase
氢能因其储量丰富、能源效率高和无污染(燃烧产生的唯一产物是水)的特点,是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能源。氢能利用涉及氢的制备、存储及燃烧等环节。氢气的质量能量密度高,但体积能量密度低,因此氢的存储是制约氢能利用的瓶颈。理想储氢材料应具有高的储存密度(质量密度和体积密度)以及优异的释放和重储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传统的低温液化和高压气态储氢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问题,而固体储氢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方法。对于固体储氢材
‘瑞阳’、‘瑞雪’是陕西省首次通过国家审定的苹果品种,以其优良特性在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广泛栽培,但果实的贮藏特性及1-MCP保鲜效果还不清楚,大规模贮藏应解决哪些主要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瑞阳’和‘瑞雪’苹果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常温贮藏和冷藏,同时进行1-MCP(0μL/L、1μL/L)冷藏处理,贮藏期间定期观测果实品质和生理指标变化,明确‘瑞阳’、‘瑞雪’的贮藏特性及1-MCP保鲜效果,以
无核葡萄是当今世界葡萄重要的育种方向与研究内容。目前,生产中栽培的无核且具有香味的葡萄品种还非常有限,因此培育将无核和香味两个性状叠加于一体的新品种是葡萄育种研究中的重要目标。利用胚挽救技术,选取无核葡萄品种作母本,配备具有浓郁玫瑰香味的葡萄品种为父本,杂交后获得具有稳定遗传的子代株系在现今葡萄优质种质资源培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萜类物质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后确定
我们目前的能源基础设施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并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是人类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之一。氢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能量载体,因为它的单位质量能量密度最高,并且燃烧产物清洁。室温下的高密度可逆储氢是氢作为能量载体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对于氢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与传统的高压气态(35~70 MPa,室温)和低温液态(0.1~1 MPa,-253°
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 PM)是新一代的半导体光子探测器,具有良好的抗磁特性,且成本较低,在高能物理、核医学成像和核物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Si PM的增益与Si PM的偏置电压和温度有密切关系,而且目前商用电源不具备温度修正功能,集成度低,也无法实现在线控制,且成本很高。针对这些问题因素,设计一款自适应温度、高集成度、低成本且同时在线可控的高压电源。
苹果(Malus domesica Borkh.)是世界主栽果树之一,在温带地区广泛种植,我国有着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作为世界最大的苹果消费和种植基地,我国苹果种植的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西北地区作为主要苹果产区,日照充足且昼夜温差较大,但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低,部分果园地形条件差、灌溉条件不到位,干旱、盐碱胁迫和缺氮等成为了制约这一地区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前人研究证实了部分GH3基因会参
辣椒是我国设施内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设施基质栽培由于保水保肥性良好,可实现辣椒的优质高产,但目前缺乏不同茬口基质栽培辣椒的水肥精细化管理方案。因此,本研究进行了三茬共四个试验,以期获得最适的基质栽培辣椒的水肥精细化管理方案。试验处理分别为:(1)2019年春茬,以‘博陇(37-94)Bolon RZ F1’辣椒为试材,研究3种灌溉量(基于基质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70%~75%、55%~60%和4
中子探测技术近年来在爆炸物检测、石油勘探、放射物污染检测、核能发电、癌症放射治疗等实际工作中大放异彩。然而无论是在实验室中还是实际应用场所,在中子探测过程中,由于中子与周围环境存在非弹性散射和慢中子的辐射俘获等现象,中子和伽马总是相伴相随的存在,且常用的中子探测器对中子和伽马射线均很敏感,所以如何甄别混合场中的中子和伽马射线,这对于中子探测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考虑到传统中子-伽马甄别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