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液氮注射参量对煤体致裂效果影响规律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高效地提高煤层渗透性一直是矿井瓦斯开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煤层注液氮提高煤层增透性作为一种无水化致裂增透措施,其特点是在煤层增透过程中摆脱对水资源的依赖,由液氮的低温特性使煤层孔裂隙发育,改变煤体内部结构,从而达到对煤层高效增透致裂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在对液氮致裂增透煤体实验中,对液氮注射参量与煤体致裂效果的耦合关系研究不足,同时缺乏围压环境下对煤样的液氮注射研究,而且关于液氮注射对煤层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也缺少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理论与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模拟围压环境液氮注射实验系统,该系统可模拟不同赋存环境的煤体受力状态,并在该受力状态下对煤样进行不同注射参量的液氮实验,探究了围压下不同液氮注射参量对煤体致裂增透影响的实验规律以及液氮作用过后的煤体对矿井瓦斯的吸附和解吸扩散特性。液氮循环作用煤体,在煤体内部产生水冰相变产生的冻胀力、循环变化的热应力和液氮汽化的气体膨胀力综合作用力,这些应力不断地对煤体孔隙裂隙结构进行破坏,不断产生新的孔隙裂隙并扩展原有的孔隙裂隙。液氮注射循环过程使煤体内部逐渐形成多孔隙结构,多孔隙之间相互贯通形成裂隙网络并最终改变煤体内部结构,使煤体孔隙变大,裂隙增多。分析了不同液氮参量对煤体内部孔隙的影响,借助核磁共振技术测量并总结了煤体内部孔隙与不同液氮注射参量的耦合关系,结合T2分布曲线分析了液氮注射过程中不同液氮参量处理的煤样内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的变化。开展了不同液氮注射参量下煤体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利用单轴压缩实验测试了煤体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变化,并采集了煤体表面的全场应变。实验表明,经过多次高压液氮注射循环的煤样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减小,弹性变形增加,刚度降低,在压密阶段的应变增长率增大,抵抗变形能力减弱,并且液氮注射时间液氮注射压力与液氮致裂煤体效果正相关。开展了液氮作用煤体对瓦斯吸附解吸的影响实验,分别运用了Langmuir模型和Fick模型,分析了甲烷气体在不同液氮注射参量煤体中的等温吸附变化规律和解吸扩散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煤体的极限吸附量a值与煤体的有效孔隙度呈负相关性;煤体对甲烷的解吸能力随着液氮注射循环次数的增加和液氮注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且液氮循环次数越多,液氮注射压力越大,甲烷越能在煤层内解吸扩散。该论文有图28幅,表12个,参考文献105篇。
其他文献
双曲方程反应了自然界中的波动现象,这类问题的研究对于许多实际问题,如弦振动、弹性薄膜或三维弹性体的震动,并且在描述电场、磁场和电荷密度、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中均有重要的意义。样条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由多项式分段定义。在计算机科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中,样条通常是指分段定义的多项式参数曲线。由于样条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拟合准确,并能通过近似曲线拟合和交互式曲线设计来逼近复杂的形状,样条是这些领
一、背景与目的药物代谢酶(Drug metaolizing enzymes,DMEs)和外排转运蛋白(Efflux transporters,ETs)对药物体内的吸收和处置过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II相药物代谢酶包括葡
下垫面变化深刻影响和控制着流域水文过程。增温背景下,江河源区高寒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也随之异动,定量研究其时空动态特征是深入理解河源区水资源演变
早古生代是全球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时期,同时期中国西部发生了塔里木、柴达木和华北板块的拼合演化过程。目前对各板块的古地理位置及其拼合过程还不甚清楚,利用古地磁等定量
随着非线性分析理论的逐渐完善,分数阶微积分因其高准确度和应用性,为科学家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精准的工具.分数阶微分不仅为描述各种生物的遗传特性和过程的记忆提供了
由于能够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放线菌在医药、食品、农业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现有的研究表明,来自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特别是放线菌,在产生生物活性次生代谢
发光材料是实际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功能材料之一,如何改善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一直都是各国研究者们的研究热点。基质和激活剂是无机固体发光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基质是
植物表皮毛广泛地分布在陆生植物地上部分,是植物表皮组织的一种特化结构,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拟南芥表皮毛是典型的、特化的单细胞结构,常作为研究植物细胞分化调控
原油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战略能源之一,它对国民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宗商品,原油兼具一般商品和金融商品的属性,其价格波动也
中国开展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的六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碳市场不仅在国家经济金融体系中的角色越来越突出,对于参与市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