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看,制造业曾长期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促进生产率水平与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普遍呈现出制造业产值份额和就业份额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又被称为去工业化。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去工业化应该是在工业化任务完成之后、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及工业资本品具备较高竞争优势阶段时才发会发生。但是现实情况是,去工业化这种经济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经历持续多年去工业化后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鼓励制造业工作机会回流。然而,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却正在经历较为明显的去工业化,这一经济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警惕。由此,本文从去工业化视角,探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经济现象尝试进行比较研究,进而为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启示与借鉴。本文采用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去工业化的相关文献,确定本文基本框架。之后,以G20国家中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产值和就业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二者产业结构变化的异同点及其影响不同。通过比较研究发现:(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随人均收入提高,农业、工业增加值占比和就业占比下降,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和就业占比上升现象;(2)发达国家出现去工业化时人均GDP和工业增加值占比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出现去工业化时人均GDP和工业增加值占比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较低;(3)发达国家工业增加值占比随人均收入下降趋势较缓,而发展中国家下降趋势较快,甚至表现出直线下降趋势,表现出快速去工业化特征;(4)去工业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以及产业效率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过早的去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更深,工业制造业仍是经济运行基础和财富创造源泉。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利用G20国家中的1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9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类回归。回归结果表明:(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就业与人均GDP都呈现出倒“U”型,即都经历了由工业化向去工业化的产业调整过程,但发展中国家的倒“U”型拐点人均GDP值比发达国家低;(2)加入人均GDP三次项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呈现一次项为正、二次项为负、三次项为正的“N”型,即都要经历工业化、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过程;(3)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会使得工业就业减少,但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到由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工业就业的减少;(4)相比收入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因素,国际贸易对工业就业影响小,国际贸易扩大更易使得发达国家工业就业减少。在其他因素方面,固定投资额的增加会使工业就业增加,城市化率的提高会减少发达国家工业就业,但是会提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就业,较快的GDP增速对于发达国家促进工业就业有积极意义。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经济的去工业化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出现,而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是过早的去工业化,但是制造业发展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应继续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加大工业投资,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注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台相关经济政策以防止过早去工业化对本国工业造成的消极影响等。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和政策建议有:(1)积极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工业自主创新;(2)深度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3)坚持结构性去工业化促进产业转移;(4)警惕过早去工业化,注重区域经济和产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