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都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并用了两年多时间对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从制定程序到具体内容都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截至2005年12月31日,IASB发布了13项国际会计准则(IAS)的最后修订稿,已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共6项。1997年至2001年期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并于2005年先后发布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后来于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的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坚持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方向,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信息的新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明确我国会计准则发展方向,促进与国际准则的进一步趋同。
本文首先运用调查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境内公开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108家B股公司2005年境内外年报进行调查,对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原会计准则披露净利润的差异调整项目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找出造成同一会计主体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原会计准则披露净利润差异的主要项目。这些主要会计项目分别为:递延税项、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损益、收入、固定资产、政府补助、开办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等。其次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准则层面分析差异的主要原因,分别对相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原准则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寻找造成净利润披露差异的深层原因;同时对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旧准则进行比较,分析新准则的进步性,同时将其与国际准则进行比较,看新准则是否缩小了与国际准则之间的差异?其与国际准则是完全趋同还是结合中国国情保留自身特点?通过分析,得出新准则在哪些方面与国际准则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在哪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与国际准则协调。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综述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笔者对沪、深两市B股上市公司2005年财务报告的净利润差异的调查统计情况。列表说明分别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旧准则披露的净利润差异情况,并统计造成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影响项目。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比较我国旧准则体系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差异,同时对我国新旧准则、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差异。这一部分对递延税项、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几个主要差异项目及其相关准则进行了比较。此几项也属于新准则中变化较大的项目。其中涉及到递延税项处理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和涉及到商誉处理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都是我国第一次出台有关准则;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与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相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四部分为结论。总结我国旧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情况,并说明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哪些方面实现趋同,在实现趋同的同时哪些方面保持了“中国特色”,及对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未来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