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是我国网络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决定我国网络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调的关键力量。网络在为大学生群体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发展带来隐患。大学生群体接触到网络信息海洋当中的非健康信息后,由于其涉世未深、情绪稳定性低的特点,极易受到此类负面信息的影响,进而衍生出失范的网络信息交互行为。大学生群体是网民当中的高素质群体,理应在网络信息环境建设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应作为理性的网络公民为构筑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因此,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信息交互行为进行研判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从概念而言,是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针对其自身信息需求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获取、使用后,与他人产生共享、交流、互动等一系列信息交互的过程。如何精确定位、快速应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非健康网络信息交互行为,是政府、社会、网络信息平台、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调查与分析,可认为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是大学生主体、网络信息需求、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情景、信息交互行本体共同作用影响的复杂集合体。由于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所具有的隐蔽性、突变型、随机性等特点,亟须一种能够融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新方法对其进行研判,以期提高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预测及引导的效率效能。怀揣着对以上问题的深度思考,本文尝试以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构建和信息交互行为轨迹绘制、预测的相关理论构筑与实践研究,提供一种更为客观的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分析预测方法。目前,针对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的分析、预测、引导研究内容较为割裂,多数研究以大学生个体为研究对象,且主要为针对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要素研究,缺乏系统性分析的过程。鉴于此,本文综合信息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优势,探讨对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进行行为空间构建与轨迹预测的方法。明确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构建、网络信息交互行为轨迹绘制的概念与原则,深度解析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行为空间构建与轨迹绘制预测的机理,构建了对应的模型,并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模型的可行性。最终,综合运用网络信息行为空间构建和轨迹绘制当中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进行分型,从而为更好更快地实现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行为的规范引导提供了指导,丰富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行为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内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借鉴当中信息行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的内涵、外延、概念进行了探讨,利用经典信息行为模型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的属性主要归于大学生群体主体、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需求、大学生群体网络交互载体,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本体属性四类,并就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第二,提出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构建的概念、目标与原则。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构建与网络信息交互行为轨迹绘制之间的关联关系。阐述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构建所涉及的属性选取、数据遴选、网络加权、模型构建机理。综合运用改进数据分析法、中心度算法、Page Rank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基于聚类有效性判断的文本聚类算法、熵权法等方法构建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构建的理论模型,总结归纳出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构建的指标体系与指标体系当中各项测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证的方式对模型进行研判,完成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的构筑,为后续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轨迹绘制与预测完成了前置理论分析。第三,提出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轨迹绘制的概念、目标、原则,提出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轨迹绘制与预测的数据遴选、函数拟合、相似度计算、模型构建的四项机理。在此之上,综合运用包括曲线拟合、本底趋势线、灰色系统在内的函数拟合方法及轨迹相似度计算方法建立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轨迹预测模型,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比较了函数拟合方法和轨迹相似度方法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预测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第四,根据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构建和行为轨迹绘制预测研究结论,从群体活跃度、行为健康性、行为稳定性三个分型要素构建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分型模型,并以此服务于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规范引导策略,为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的科学规范与引导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构建与轨迹预测,是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引导的重要理论工具。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编程,能够将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空间构建和轨迹绘制、预测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为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交互行为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