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先进知识分子在救国救民的探索过程中发现了新小说的独特功能。在近代报刊业的迅猛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学作品被翻译引进,刊登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小说月报》于1910年7月在上海创刊,并迅速发展成为民初最成功、最受民众喜爱的通俗文学刊物之一。前期《小说月报》(1910-1920)以“移译名作,缀述旧闻,灌输新理,增进日常”为创刊宗旨,刊登了大量外国政治、军事、冒险、侦探、言情等小说。这些外国翻译小说虽各有魅力,但在内忧外患的民初社会,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启迪民智的启蒙作用。与其他外国小说相比较,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言情小说历来不太受研究者重视,本文则是以前期《小说月报》中的翻译言情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这类文学作品与民初社会的互动关系及其另类的启蒙价值。本论文一共分成八个部分,现分别简要介绍如下: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介绍了课题现有研究状况及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困难。论文写作的创新性和研究方法在此也有较为详细的说明。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是对前期《小说月报》中的翻译言情小说做一概况介绍。本章第一节重点分析了翻译言情小说在民初的繁盛原因,从中可以看出翻译言情小说从晚清到民初的发展轨迹;第二节则是对前期《小说月报》中翻译言情小说的译者、译作的统计与介绍,对译者身份与译作特征的说明有助于把握这类小说的基本面貌。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二章,结合民初的“贞节论争”思潮对林译《织锦拒婚》与文学新人的翻译言情小说进行了对比分析。林纾与刘延陵等文学新人成长于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学识背景,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念造成了对传统贞节观念的不同理解,而这正反映在他们的言情小说翻译活动中。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三章,结合民初的“尚武爱国”思潮探究和分析前期《小说月报》中的欧战言情小说。民初先进知识分子重提尚武传统,积极引进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西方的军国民思想。欧战言情小说中的英雌和英雄形象既是多愁善感的情种,又是一腔热血的爱国青年,将爱情与爱国融合正是言情小说新典范的写照。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第四章,将翻译言情小说视为恋爱与婚姻的教科书来探讨这类文学作品的另类启蒙价值。翻译言情小说题材广泛,不仅展示出万花筒般的恋爱世界,还描绘了大量的婚姻生活故事。阅读这类文学作品的一个直接作用就是,读者可以从中汲取恋爱的技巧和认识婚姻生活,这对民初的青年男女而言无疑是有价值的。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语,主要是对上文的一个总结和引申。第七部分是本文的参考文献,其中包括作品及研究资料、论著、论文。第八部分是本文的附录,对前期《小说月报》上的翻译言情小说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梳理,它们分别是:附录1“前期《小说月报》(1910-1920)林译言情小说目录”;附录2“前期《小说月报》(1910-1920)翻译言情小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