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沉积内氧化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增强弥散强化铜材料Cu-Al2O3(Y2O3、SiO2、TiC、SiC、TiN、Si3N4等),是以金属为基体,采用各种金属氧化物、金属间化合物或非金属纤维等作为弥散强化相制备的复合材料,是制做电极、触头、引线、微波管构件及整流转子等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工、电子、机电等行业。目前,国内外Cu-Al2O3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1)机械合金化法;(2)粉末内氧化法。前者制备的材料由于A1203颗粒粗大、界面与铜基体的润湿性差,难于成形加工,力学和电学性能不高;而后者制备工艺复杂,A1203颗粒大小和形状不易控制,材料密度低,导致物理、力学性能不稳定。因此,上述方法均不能很好解决A1203在铜基体中界面润湿性差、颗粒粗大、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弥散强化铜的综合性能和成品率,限制了Cu-Al2O3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为了改善A1203增强相与铜基体的浸润性及其在铜基体中的大小和分布,最终提高材料的物理、力学和电学性能。本论文提出:(1)采用喷射沉积、内氧化、轧制、拉拔等技术集成,以及在铜铝合金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制备CuAl2O3、 CuAl2O3La2O3y2O3复合材料的创新思路。(2)通过工艺条件、沉积时合金锭坯的显微组织、物理性能、力学和电学性能等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获得制备组织晶粒为细小等轴晶粒、无偏析、致密度高、氧化物颗粒细小呈弥散分布的圆柱形合金锭坯的最佳工艺参数(即熔炼温度1300℃、雾化气体压力1.5MPa、开始沉积距离350mm、沉积器转速180deg/s),获得近终成形效果良好,相对密度为94%、沉积效率为87%的锭坯;通过对喷射沉积、雾化液滴的形核、锭坯的显微组织形成过程等的理论研究,建立喷射沉积合金锭坯的显微组织晶粒分布模型。(3)内氧化机理是喷射沉积内氧化制备高性能CuAl2O3、CuAl2O3La2O3Y2O3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论文对其内氧化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进行了研究;利用DSC差热分析确定了内氧化过程的温度、时间,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时间对材料显微组织、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HRTEM等测试手段,对合金内氧化前、后的晶格常数和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及第二相析出颗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氧化生成的A12O3、La2O3、Y2O3颗粒细小、均匀、无偏析,弥散分布于铜基体的晶粒内部和晶界上,与基体的润湿性好、界面干净;内氧化生成的A1203为六方晶系结构,与Cu的错配度(f-74%)>25%,二者为非共格关系;La203为立方晶系结构,与Cu的错配度(f=22%)5%<f=22%<25%,二者为半共格关系;Y203为立方晶系结构,与Cu的错配度(f=3%)<5%,二者为共格关系。(4)通过实验分析和铝元素的沉淀析出量、铝元素在铜中的扩散系数计算及氧化物的生成与形核长大等理论研究,获得第二相氧化物颗粒的形成为扩散控制的抛物线生长机制,在内氧化初期,.A1203颗粒的形成受到Al原子在铜基体晶界上扩散速率控制;在内氧化后期(或高温条件下),A1203颗粒的形成受Al原子在铜基体晶内扩散速率决定等结论。通过计算获得Cu-Al合金中铝在铜中的平衡固溶度变化规律、不同温度条件下过饱和固溶体Al的析出量,以及各反应阶段A1203颗粒大小为0.45~24.51μm,这与CuA10.55合金在980℃、内氧化2.5h后,所得到的样品中氧化物颗粒大小为0.5-20μm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本论文研究了不同变形量10%、30%、50%、70%、90%,对CuAl2O3、 CuAl2O3La2O3Y2O3材料的电导率、硬度、抗拉强度等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700℃、900℃、980℃对CuAl2O3La2O3y2O3材料的电导率、硬度等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对材料的强化机理、电阻构成、断口形貌与断裂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获得CuAl2O3材料的密度大于8.7g/cm3,抗拉强度大于450MPa,电导率大于47S/m(导电率>80%IACS);CuAl2O3La2O3Y2O3材料的密度大于8.7g/cm3,抗拉强度大于500MPa,电导率大于48S/m(导电率>80%IACS);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等优于其它机械合金化法、粉末内氧化法制备的Cu-1.2A12O3材料,具有高强高导电合金的特征。这说明,通过添加Al、La、Y等第二相活性元素,结合内氧化生成氧化物颗粒,在改善铜氧化物材料中界面润湿性及界面结合性能的同时,还具有多相协同强化的作用,与传统单一强化相比,材料的综合性能明显提高。电接触材料在实际运行状态下存在电弧侵蚀、金属转移等问题,本论文根据触头材料的电弧侵蚀理论,研究了CuAl2O3、CuAl2O3La2O3Y2O3材料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20V、20A、接触压力60N、开闭接触工作10000次),材料转移等瞬间电弧特性,分析了铆钉触头材料受电弧侵蚀后的表面形貌特征、金属转移和电弧侵蚀机理,建立了电弧侵蚀过程能量分布的物理模型及能量传导转化公式。获得CuAl2O3、CuAl2O3La2O3Y2O3材料在电弧作用下的金属转移为由阳极向阴极转移,电弧侵蚀形貌由浆糊状、骨架状、空洞状等组成,以及多相氧化物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耐电弧侵蚀能力优于单一氧化物颗粒增强材料等规律。
其他文献
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了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关键指标的筛选。建立了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得到了最主要因子为需求-供给因子的结论。利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今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身份识别应用到日常生活,基于单一生物特征的单模态生物识别技术相较于传统识别技术,虽然有着安全、可靠、准确的优点,但是这种单模态的
目的:目前国际上尚缺乏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相关凝血功能障碍明确的发生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实验将通过建立中型TBI小鼠模型,观察循环血中神经细胞来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以发热、腹泻、呼吸困难为特征,最急性病例死亡迅速。该病是接触性传染病,危害多种家禽、野禽。其特征表现
目的:输卵管积水属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一种表现,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输卵管远端阻塞最终导致输卵管管壁扩张和液体积聚的病理改变过程。中医学理论及现代研究认为,痰湿、血瘀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一种宿主广泛,传染性强,对虾高致死性病毒,严重制约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WSSV在对虾体内增殖不仅与虾体的免疫水平,病毒自身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澳大利亚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编配的乐队作品《图画展览会》,通过对该部作品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提炼和总结出于京君独具个性的配器技术和作曲技法。在绪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使得在线监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一些需要定期检修的内容可以通过在线监测来完成.通过对高压断路器操作原理的研究,利用行程曲线实时
常规信号控制交叉口引入中心岛后,其空间布局的改变引起车辆行驶轨迹发生改变,由于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中心景观类交叉口时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因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