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中性荨麻疹性皮病3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t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嗜中性荨麻疹性皮病(neutrophilic urticarial dermatosis,NUD)是一种独立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以荨麻疹样皮损为特征,组织病理学上属于嗜中性皮病。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许多学者已逐渐接受NUD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关于该病的病例报道及分析仍较少。研究目的分析嗜中性荨麻疹性皮病的临床特征,提高皮肤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NUD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进行报道。检索自2009年以来发表在中国知网、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关于NUD的文献,提取有完整临床资料的52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NUD患者的部分流行病学特征、相关疾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辅助检查及治疗药物情况。结 果我科收治的3例嗜中性荨麻疹性皮病的病历摘要如下: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4岁、30岁、72岁。1例患者首次出现荨麻疹样皮损表现,2例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样皮损。临床表现以红斑、风团样皮疹为主,自觉瘙痒明显1例,轻微瘙痒2例;伴发热和乏力症状2例;3例患者均无关节痛,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如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高,不符合相关的自身免疫性或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无明确的伴发疾病。组织病理学改变有以下共同特点:①表皮大致正常;②真皮血管周围及间质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有核尘,未见血管炎改变。实验室结果:2例出现外周血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率增高,2例出现血沉增快,3例出现CRP升高,2例出现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升高,3例补体均正常。治疗:3例患者均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药治疗。1例首次出现荨麻疹样皮损的患者,对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药治疗反应佳,皮疹基本消退,无色素沉着,症状缓解;另2例患者皮疹持续存在,激素自行停用后皮疹复发加重,加用中性粒细胞迁移抑制剂后风团样皮损明显消退,部分留有网状淡红斑,症状明显减轻,炎症指标包括WBC、ESR及CRP明显下降或至正常。回顾国外文献中报道的52例NUD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1.性别与发病年龄:男性患者22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为1:1.36,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最小的患者为新生儿,发病年龄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37岁,中位年龄40岁。NUD好发于20~50岁,在儿童与老年人中少见。2.相关疾病:52例NUD患者中,Schnitzler综合征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9例,成人Still综合征4例,Cryopyrin蛋白相关周期性综合征2例,系统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性风湿病、血清病样药物反应各1例,不伴有相关的系统性疾病的患者4例。3.临床表现:52例患者中41例患者的皮疹为非瘙痒性或轻度瘙痒,8例自觉瘙痒,3例伴刺痛感;3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24例出现关节疼痛;7例出现外周淋巴结肿大。4.组织病理学检查:52例均符合真皮间质内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血管壁无纤维素样坏死的特征;33例伴显著核尘,17例未描述有无核尘,2例不伴核尘;1例出现灶状基底细胞液化变形(SLE患者);3例真皮内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5.辅助检查:14例患者出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率增高;12例出现血红蛋白降低;3例出现血清铁蛋白升高;35例出现ESR/CRP升高;16例出现抗核抗体阳性,11例出现抗Ro/SSA和抗La/SSB抗体阳性;21例出现单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IgM或IgG),其中20例为Schnitzler综合征,另1例不伴有相关的系统性疾病;4例SLE患者出现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6.治疗:52例患者中曾用抗组胺药治疗16例,有效率31%;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1例,有效率43%;免疫抑制剂治疗12例,有效率25%;系统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有效率100%;氨苯砜和秋水仙碱治疗分别为4例、6例,有效率均为50%;anakinra治疗21例,有效率100%。另外,即使对激素反应良好的患者,大多数都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anakinra治疗后病情可达到完全缓解。结 论1.NUD是一种独立的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以中青年多见,女性发病率略高。2.皮疹特点为荨麻疹样皮损,即粉红色至红色的斑疹或轻微隆起的丘疹、斑块;皮肤外表现很常见,尤其是发热、乏力或关节疼痛。3.组织病理学改变以真皮间质内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壁无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通常伴有核尘。4.部分患者对抗组胺治疗没有反应,是否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需根据患者全身系统性疾病及NUD的病情而定。氨苯砜或秋水仙碱等中性粒细胞迁移抑制剂,以及IL-1拮抗剂是治疗NUD的主要药物选择。5.NUD与系统性疾病联系密切,如Schnitzler综合征、SLE、成人Still病与CAPS等,故临床上应注重筛查。
其他文献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有“国宝”与“活化石”之称,是全世界珍贵的自然遗产。如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熊猫的生存是否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历史时期大熊猫的分布和种群变迁主要受地质变化、气候变化等的影响—在间冰期气候温暖湿润,大熊猫向北往更高纬度扩散,种群数量增大;而在冰期,气候寒冷,大熊猫的分布则向南退缩,种群数量随之减小。现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精心预设合作学习的内容、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平等氛围等,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
城市领袖商住小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洪洞县新城向东政策的叠加处,在城镇化刚劲推动与改善型需求蓬勃兴起时,应运而生。项目地处洪洞县新兴中心城东区,占地104亩,规划建
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集成电路具备成本低、体积小、运行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随着集成度和运算速度的日益提高,集成电路也更容易受到电磁干扰。集成
以2008—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分析金字塔控股结构中最终控制人性质,将上市公司细分为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研究控股股东和外资股东对上市公司社会责
宽带隙半导体BiPO_4的三种晶型中,单斜独居石相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而Cu_2O作为一种对可见光响应的窄带隙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半导体表面作为光催化反应的重要场所,现有的实验表征手段无法精准地反映原子层面的表面结构特征和微观作用机理,制约了人们对光催化反应的深入认识。因此通过理论计算来研究半导体晶体结构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探讨了BiPO
目的:1.探讨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作为胸壁套管在电子支气管镜代胸腔镜中是否具有可行性;2.在电子支气管镜代胸腔镜中,与采用常规胸腔镜胸壁套管相比较,利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桥梁施工建设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桥梁施工需要一定施工技术的支持,文章通过对桥梁桩基施工中的桥梁后压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桥梁后压浆施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