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维摩诘经》现存三译本《佛说维摩诘经》《维摩诘所说经》《说无垢称经》(以下简称“三译本”)中的外来词为研究对象,描写《维摩诘经》中音译词以及梵汉合璧词的概况,分析音译词一词多形以及梵汉合璧词产生的原因,梳理部分汉词梵化和佛词汉化的过程,并探讨三位译者的翻译风格。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外来词及《维摩诘经》语言学研究现状并对本文涉及的相关问题做简要说明。⑵介绍《维摩诘经》译本与译人,通过描写《维摩诘经》三译本中的同经异译外来词,从音节分布及语义类别发现(从支谦到玄奘)单音节外来词逐渐减少,双音节和三音节外来词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古汉语词汇词长以单音节为主而逐步增长成以双音节的产生发展为主的总体复音化趋势相吻合。⑶对采用音译的方式转译源语词时形成的多个不同的书写形式作为研究对象,从梵汉对音和译者主观因素两方面对音译词一词多形现象进行分析,发现梵汉对音中的一些语音对应现象,如在声母方面有:1.来母对应 r,而不是 l。2.透母和定母对应dh。3.定母和泥母对应n。4.喻四和影母对应y。5.匣母和晓母对应h。6.章母和端母对应ty。在韵母方面有:1.山摄的寒(入)、仙(入)、仙韵;咸摄的覃(入)韵;假摄的麻韵、麻(去)韵;臻摄的谆韵;果摄的歌、戈韵;宕摄的唐(入);曾摄的登(入)韵都对应a。2.流摄和遇摄的韵母可以对应u和o,侯韵和模韵即可以对应u也可以对应o。⑷采用‘半音半义’的造词方式吸收过来的外来词为研究对象,将梵汉合璧词的类型划分为音译+汉词,汉词+梵音字,梵汉同义或近义连用及新造译字加汉语词四种类型,并从外语原词的结构、词义的凸显、汉语双音节化三方面分析梵汉合璧词产生的原因。⑸从辞汇意义角度梳理《维摩诘经》中部分外来词的词汇发展过程。需要指出的是本部分所列的词语都出自《维摩诘经》的三个译本,在描写、解释时参照汉译佛经和中土语料从汉语辞汇史的角度进行溯源和演变勾勒。⑹从音译与意译、全译与节译、同经异译三方面对三位译者的译经风格进行考察,从而得出支谦的《佛说维摩诘经》文义虽未阙漏,但文章“辞质文雅”“曲得圣意”“笼统含混”,此为初期意译之流弊。鸠摩罗什的《维摩诘所说经》体现出的是“崇尚音译”“适当简化”的风格,这与我们一直认为的罗什重意译的风格有出入。玄奘的《说无垢称经》更多地体现出“忠实於原文”“意、直调和”的风格特徵。玄奘译经基本做到逐字逐句全部译出,不予删削或简化,必要时,文字还略有增饰。与罗什译经相比,什译文字无刻意雕琢或注重藻饰的迹象,而奘译有时会受原文约束,译文显得不如什译简约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