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石爆破挤淤筑堤技术是我国独创的一项地基处理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海堤或水工围堰工程的建设。现行规程基于几何相似律的原理,认为抛石爆破挤淤技术处理的淤泥厚度宜在12m以内,而实际上抛石爆破挤淤处理的淤泥厚度已经超过了40m,实际消耗的炸药量也远比按现行炸药量计算公式的计算值偏小,说明规程编制阶段为技术界所理解的抛石爆破挤淤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于抛石爆破挤淤海堤的检测,采用检测方法时的争议也比较大,不能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检测挤淤效果,以及较为准确地进行工程计量。在这种情况下,对抛石爆破挤淤筑堤的机理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工程实例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淤泥的强度及其在爆破之后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依据的淤泥的触变性,淤泥在爆破瞬间处于不排水条件,爆破扰动会使淤泥的强度降低,爆破扰动前后淤泥强度的比值可用灵敏度反映。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淤泥强度降低的程度和范围进行了假定,一级扰动区域的半径约6~8m,二级扰动区域的半径约4m。通过理论预测与实际检测结果的对比证实了这一假定基本符合实际。本文根据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静态抛石挤淤的厚度计算公式,研究了抛石与淤泥形成平衡时抛石挤入淤泥中的深度D和抛石高出淤泥面的厚度h的关系,以及淤泥强度改变时抛石挤入淤泥中的深度D的变化规律,推测了静态抛石挤淤和抛石爆破挤淤的断面形态,并得到了实际检测结果的验证。本文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复杂情况下的静态抛石挤淤过程进行了研究,将研究结果和极限平衡分析法的结果以及实际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互相进行了验证。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抛石爆破挤淤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用改变淤泥强度的方法对抛石爆破挤淤的全过程进行了施工仿真,直观地展现了抛石爆破挤淤海堤的形成过程,与实际检测成果的对比表明爆破扰动使淤泥的强度降低造成抛石体滑移的认识,以及对爆破后淤泥强度衰减程度和范围的假定是基本正确的,并将其阐述为爆破挤淤的淤泥强扰动机理:当抛石挤淤达到平衡后,在抛石挤淤堤前方的淤泥中进行爆破,使抛石体前方淤泥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抛石体和淤泥之间形成的平衡被打破,抛石体产生塑性滑移和下沉,然后和淤泥之间形成新的平衡,补填后继续爆破,继续引起抛石体产生塑性滑移和下沉,最终达到挤掉更多淤泥的目的,形成稳定的海堤。本文介绍了大量的工程检测试验成果,表明钻探检测、面波检测、地震映像检测和探地雷达检测方法均能进行抛石爆破挤淤海堤的检测,但各有优缺点,如果使用单一方法,精度难以保证,甚至会得出错误的检测结果,因此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组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抛石厚度小于20m时,采用钻探结合探地雷达的组合方法比较有效,抛石厚度大于20m时,可采用地震映像法进行辅助检测。为了提高探地雷达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高地层层位划分和异常判读的准确性,研究开发了探地雷达二维滤波和偏移处理程序,通过对理论模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处理,验证了处理方法的可靠性。本文还通过几个工程实例,系统地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际检测结果的对比、实际检测结果与设计值的对比研究,理论与实践互相检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总结归纳了新的炸药量计算公式和药包埋深公式,提出了一些抛石爆破挤淤设计优化建议。最后,对以上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指出了后续研究工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