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八仙构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地处盆地北缘块断带,是马海-大红沟隆起亚区马海南八仙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是柴北缘地区主力含油气构造,油气储量主要富集于中浅层上新统下油砂山组(N21)、上油砂山组(N22)。储层分布及非均质性一直困扰着南八仙油气田开发井、注水井部署和剩余油预测。针对这一难题,利用岩心、钻井、测井资料,宏观、微观相结合,开展N21-N22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组合、储层四性关系、储层非均质性及油气分布等精细研究。南八仙地区上油砂山组和上油砂山组主要发育湖相和三角洲相两类沉积相,微相种类丰富。通过岩心、钻井及测井资料分析,表明受北东和北东东向物源的控制,主要发育滨-浅湖相和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分为滩、坝及泥坪3类微相,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亚相,以及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滩坝、河口沙坝、远沙坝-席状沙、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分布在南八仙油气田北东方向及南东方向。滨浅湖亚相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南八仙油气田上油砂山组和上油砂山组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砂和粉砂为主,砂岩粒径一般为0.05-0.25mm,岩石的结构成熟度和成份成熟度都比较低。具有多种孔隙类型,储层孔隙主要有原生粒间孔、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内溶孔、晶间溶孔等类型;裂缝主要是碎屑颗粒的压裂缝以及方解石等晶体的解理纹。南八仙油气田上油砂山组和上油砂山组储层类型受优势砂体的控制,主要分为3类储集层:Ⅰ类储集层主要为三角洲分支河道的中-细砂岩储集层,物性最好,孔隙度大于20%,渗透率大于100×10-3μm2;Ⅱ类储集层以辫状河道砂体为主,部分为滨-浅湖滩坝砂体,岩性为中-粗砂岩、含砾砂岩及砾状砂岩,物性中等,孔隙度为介于10%-20%之间,渗透率介于10×10-3-100×10-3μm2之间;Ⅲ类储集层包括砾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主要为滨-浅湖滩坝砂体,物性较差,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0×10-3μm2。南八仙油气田储层分布表现较强的非均质性。上油砂山组和上油砂山组层内非均质性以强非均质性为主,弱非均质性次之,中等非均质性所占比例最少;层间非均质性属于中等-强非均质性;小层砂体平面分布非均质性中等,主要呈连通性中等-较好的带状、宽带状,局部呈连通的席状等几何形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