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关系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a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场快速的土地非农化过程,随之产生了诸如土地供需不平衡、生产建设占用耕地、失地农民增加等各类问题,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合理推进土地非农化进程,对于平衡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的矛盾更为突出,文章从两者的互动角度出发,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分别从省域和市域两个层面对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思路为:首先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展对土地非农化的驱动作用,并从用地规模、速度和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土地非农化对经济发展的响应作用,得出1996~2007年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关系的演变过程;其次,构建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协调分析框架,分别从规模、速度、结构和社会四个角度对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1996~2007年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协调度的演变过程;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制度等方面提出政策与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1)耦合关系在省域上表现为:经济规模推动建设用地的扩展,并导致耕地与生态用地不断减少,经济增长使建设用地增长呈现出与之相似的波动性,工业化和人口城镇化推动了建设用地结构的变化。(2)耦合关系在市域上表现为:江苏省经济规模、工业化水平、人口城镇化由苏南向苏中、苏北地区递减,使建设用地、耕地与生态用地规模呈现出相反的变动趋势,而建设用地增长与结构的空间差异分别反映出各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社会结构的不同。(3)耦合协调度的时序特征为:以2000-2003年为界,经济发展在规模、结构和社会三方面由滞后于土地非农化向超前转变,使耦合协调度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结构协调度使耦合协调度保持平稳变化,规模、速度与社会协调度使耦合协调度产生波动性变化。空间表现为: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出由苏中地区向苏北和苏南地区递减的趋势,影响各地区耦合协调度产生差异的因素各有不同。
其他文献
水网地区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存在时空分布不均,水环境污染严重等水问题,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近年来,水文环境与下垫面变化快速,
学位
森林蓄积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和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它的消长动态不仅直接影响林业的经济效
随着城市旅游功能的增强和城市的发展,饭店业成为城市规模和形象的重要特征。作为城市规划与旅游游憩的交叉节点,星级饭店的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日益成为城市发展和旅游研究的
乡村旅游起源于现代人对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的逃避,因乡村的衰退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乡村复兴的重要出路之一。然而,乡村旅游中城镇化、同质化、商品化的现象不断降低游客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是极具生命活力、开放而和谐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才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教师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素养,有渊博的知识,善用教学语言与课堂板书;转变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提升教师素质,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影响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