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此后,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已成为筹集新资金来源的简单方法之一。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就是将非流动性资产转换成高流动性的有价证券,该选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尤其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开展证券化业务对改善我国银行经营管理和发展资本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体看来,本文的研究分为以下六章:第1章为导论,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入手,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意义、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概括了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章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及风险等内容,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来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系统分析。第3章讨论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我国目前发展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相关的政策取向,并从环境层面提出相关的对策。第4章研究了资产证券化的流程结构和参与主体,重点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结构、主体及其作用,并对产品的主要定价方法展开了讨论。第5章是资产证券化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案例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第6章是论文的结论与展望,提出了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突破口及发展模式,并指出今后须进一步研究的其他相关问题。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可以总结出论文以下三方面的创新:首先,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优、劣势,借鉴国外资产证券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和实践,找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为住房抵押贷款和不良资产的资产证券化,并认识到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应该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其次,采用两个维度的方法对各种资产的证券化实施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对实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通过国内、外的对比分析,从制度变迁、法律、会计、税收及信用等多视角全方位系统构造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分析框架;丰富了资产证券化理论研究,为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