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表现——苏天赐绘画艺术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guog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天赐(1922—2006),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本文主要研究了苏天赐风景油画的艺术面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东方意韵的写意性表现风格是苏天赐风景油画的主要特色。苏天赐以自然的感召和对绘画的热爱为意念支撑,不断探索积累,创新求变。苏天赐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和写意的表现手法,绘画中善于运用虚实对比,色彩清新婉约,造型不拘形似,线条极具趣味性,画面表现出一种让人神清气爽的诗意和美感。这种极具诗意性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独树一帜,丰富了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风格和面貌。苏天赐成功实现了中国文化精神、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地域特征的有机转化,为油画这一西方画种注入了一种新的生命力。
  本文通过前期所收集的有关苏天赐的专访、日记、相关专著以及风景油画的代表性作品等相关资料,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案例分析、归纳总结、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从画面的笔触、色彩、线条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内在的艺术特色和精神价值,以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把握苏天赐的艺术风格和内在的精神价值理念。首先,以苏天赐的个人经历和艺术探索过程为背景切入研究,从地域环境、师从经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等方面逐步分析了苏天赐绘画艺术风格诗意性的形成原因;其次,结合不同时期具体的风景油画作品,深层次研究了苏天赐绘画艺术语言诗意性表现的特征,以及从横向上选取了同时代画家与苏天赐的绘画艺术作品对比分析;最后,客观分析了苏天赐绘画艺术风格形成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其绘画艺术探索对当下油画创作者的启示。通过对于苏天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和把握其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为有关于苏天赐的研究提供多方位的角度和发展的可能,为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创作中具有东方意韵和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的发展提供一些思想上的支撑和理论上的支持。
其他文献
知识不能独立于语言而存在,知识典型地依赖于语言而建构。概念语法隐喻作为语义生成的重要语言资源,通过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之间的重组,从而实现对经验的重构。知识需以语篇的形式呈现,科学语篇中呈现的科学知识属于非常识性知识,而这一类非常识性知识正是由概念语法隐喻对常识性知识的重构转换而来。了解学科知识和学科知识建构就是了解学科语篇。本研究旨在探讨概念语法隐喻在科学教材语篇中呈现的语言特征以及概念语法隐喻对
学位
身份研究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了来华非洲留学生的文化身份建构,并分析了影响其文化身份建构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许多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以往的研究表明,在跨文化背景下,发展和呈现出跨文化身份可以促进跨文化适应和交际,反之亦然。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针对西方教育语境下的留学生。近年来,来华非洲留学生人数大幅增长。他们呈现了怎样的文化身份?哪些因素可以促进他们文化身份的
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翻译被视为对原文的模仿,重视译者对原文的绝对忠实,而忽略了译者的创造性和风格。随着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广泛承认和研究,对译者翻译风格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查良铮(1919-1977),笔名穆旦,在诗歌创作与翻译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耀眼的成就。作为诗人,他被誉为“新诗现代化的旗手”,为新诗的创作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作为翻译家,其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
学位
《土生子》是理查德·赖特的经典小说之一,它主要通过讲述深受种族歧视的黑人青年别格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20世纪美国种族主义的抗议。它的出版改变了黑人和白人对彼此生活的设想同时也为美国黑人文学走向成熟和美国文学的整体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由于其现实意义和文学地位,《土生子》在学术界被广泛讨论和研究并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展示在读者面前。  在研究论文作者态度的过程中,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马丁的评价理论发挥了重
学位
本研究抽样调查了中国的汉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在实施恭维和恭维应答时礼貌策略的使用情况,着重探讨了三组学习者在恭维和恭维应答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策略以及汉族、哈族与汉族、维族学习者礼貌策略使用情况的异同,同时本研究还调查了母语文化变量对策略选择的影响。调查对象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昌吉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30名汉族英语学习者以及四年级60名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英语学习者。他们在课堂上完成了为
学位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北京8分钟”表演不仅是下一届主办城市的精彩亮相,更是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风貌,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契机和平台。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异国文化多元价值的冲突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通过跨文化传播塑造中国形象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积极探讨跨文化传播方式,创造“共通的意义空间”,提高传
学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日益变为一个地球村。国家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随之增加,国家形象也得到了各国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对外交流合作的基石,对国家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相伴随的是中国国家形象屡遭外界误读,甚至丑化、诘难。因此传播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
随着全球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推迸,现代城市的发展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城市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城市间经济实カ的竞争离不开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城市形象対内增强市民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形成向心力与凝聚力,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城市的建设和宣传中;好的城市形象対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助推资本、吸引人才,从而更好地带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形象跃居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风险”在日益涌现。在层出不穷的风险事件中,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环境问题最为凸显。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了威胁,使得人们不得不面对生态危机上的困境。以高度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为特征的环境风险,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现代社会不仅是风险社会,更是信息社会。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兴起,赋予了人们建构环境风险的权利。在环境
学位
当下的营销环境和营销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不同于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1.0时代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2.0时代,当下的营销3.0时代强调以人文精神为中心,品牌传播活动受价值观驱动。营销3.0时代的品牌传播呈现出如下特点:传播主体是具有内容生产能力的消费者,传播内容是基于品牌体验的消费者生成内容,传播媒介是“万物皆媒”的泛自媒体,传播对象是重视精神诉求和文化诉求的独立个体,传播目的是满足个体的精神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