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晉書音義》(以下簡稱《音義》)共三卷,是唐代何超為當時的八部正史之一的《晉書》所作的注解,是一部音義類的注釋書。該書所依託的《晉書》成自眾手,使用的語料來源相當廣泛而且時間跨度較大。在魏晉南北朝特殊歷史背景下,漢語無論是在口語上還是在書面語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演變軌跡在《晉書》中或多或少都有所保留,使得《音義》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上至魏晉下至唐中期的文字、語音、詞彙等方面的靜態的面貌以及動態的演變方向。因而,從各個角度去考查《音義》,是學術界不能迴避的工作。前人曾經選取了一個或者多個角度,對此書進行了一番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將注音和釋義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查,前人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還不夠,我們有必要加倍努力作深入的研究。本文參閱了《音義》及前人研究《音義》的相關成果,在認真閱讀《晉書》原文的基礎上,結合音義關係的相關理論,對《音義》中的音切、釋義進行數據統計,考察何超作注的規律。另外,本文從音義對應的角度去分析何氏所注的訛誤狀況,又結合《漢語大字典》研究《音義》對大型辭書的價值。文章的具體內容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晉書》《晉書音義》的相關信息:其一,探討《晉書》的創作緣由及狀況;其二,論述《晉書》選材對《晉書音義》的影響。其三,介紹《晉書音義》的作者、體例及其版本流傳情況;其四,介紹《晉書音義》的研究現狀、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相關概念術語。第二章,對《晉書音義》首音進行分析:其一,何超所注的首音相關數據;其二,何超所注首音音切的作用;其三,首音音義對應失誤,分析所注之音與語境義不相符的條目。第三章,探討該書中的又音:其一,又音數據統計;其二,對又音的作用作研究,分析何超所注又音的目的。第四章,分析該書的引文:其一,引文數據分析;其二,分析何超引文的作用;其三,分析何超引文訛誤之處。第二、三、四章目的在於探索何氏作注的原則和規律。第五章則討論《晉書音義》注釋的價值,該部分結合《漢語大字典》中的注釋條目,分析《音義》對大型辭書中音項、義項完善的價值。第二、三、四、五章是論文的主體部分,其中的許多結論,如《音義》注釋的原則、注釋又音的目的、音注訛誤的現象等對完善大型辭書有一定的啟發意義。通過對《音義》的研究,本文將得出如下認識:其一,《音義》中的部分條目是為假借字、異體字、俗字、古今字作注,被注字與注字的關係能夠反映漢唐這一段歷史時期文字使用情況,對我們研究文字演變規律有很大幫助。同時,部分被注字的音切反映的讀法在何超所處的時代已經不再使用,該音切反映的是該字的“古音”,在研究何超時代的語音面貌時要加以區分。其二,《音義》有選擇性的給字頭注上又音,是有一定的目的的。作為隨文而釋的音義書,每一個字頭只有一個音是符合語境的,何氏只需要為字頭注上自己所認可的語境音即可,但是注上又音,其目的是為了對首音進行補充說明,也有可能是為了辨析讀音,這正反映了音義類辭書與一般辭書的區別。其三,《音義》中有一些條目的音義對應失當,在引用《音義》之音切做研究時我們應該詳加審辨。其四、《音義》的音切對我們補充完善《漢語大字典》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應該重視《音義》的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