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清AFP阳性胃癌(AFPGC)中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和胸甘酸合成酶(TS)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胃癌的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61例AFPGC组织标本为实验组,122例普通胃癌为对照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中HER2、ERCC1及TS的表达,统计分析两组之间三者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神经脉管侵犯、血清AFP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30.33%,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实验组和对照组中ERC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9%、61.48%,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实验组和对照组中T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33%、63.93%,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总样本中HER2在分化程度<III级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II级(p=0.009),实验组中HER2在I-II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II期(p=0.033),对照组中ERCC1在有脉管神经侵犯者表达的阳性率明显比无侵犯者高(p=0.036),它们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样本及对照组中HER2与TS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正相关(p<0.01);总样本及对照组中ERCC1与TS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正相关(p<0.01)。总样本中AFP阳性胃癌的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者(p<0.001),总样本及对照组中HER2阳性胃癌的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者(p<0.001),它们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ERCC1、TS组无显著差异。总样本中AFP阳性HER2阴性组与AFP阴性HER2阳性组之间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总样本中肿瘤最大径<4cm与≥4cm(p=0.012)、I-II期与III期(p=0.003)、浸润深度T1-T3与T4(p=0.009)、有无淋巴结转移(p=0.023)、血清AFP≥10μg/L与<10μg/L(p<0.001)这些特征的生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肿瘤最大径<4cm与≥4cm(p=0.015)、I-II期与III期(p=0.032)、浸润深度T1-T3与T4(p=0.035)、血清AFP≥20μg/L与<20μg/L(p=0.004)这些特征的生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I-II期与III期之间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浸润深度(p=0.039,RR=1.862)、血清AFP水平(p<0.001,RR=1.002)是总样本的独立预后因素。血清AFP水平(p=0.016,RR=1.001)是实验组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血清AFP阳性胃癌(AFPGC)中HER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比普通胃癌高,提示AFPGC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并从中获益。AFPGC中TS的阳性表达率明显比普通胃癌高,提示AFPGC更有可能对氟尿嘧啶类化疗存在耐药。AFPGC中ERCC1的阳性表达率比普通胃癌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PGC是否更有可能对铂类化疗存在耐药有待进一步研究。AFPGC中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存在负相关,除此之外,AFPGC中HER2、ERCC1及TS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AFPGC中HER2、ERCC1及TS之间的表达均无相关性。AFPGC中HER2、ERCC1及TS的表达与预后均无关。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是AFPGC的预后因素,血清AFP水平是AFPGC的独立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