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胃癌普查和胃癌癌前病变病人的定期随访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简单、有效、经济、实用的普查方法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胃蛋白酶原是胃粘膜细胞分化成熟的终末产物,是消化功能逐渐成熟一种标志。根据免疫学和生化学特点,胃蛋白酶原可被分成两大类:胃蛋白酶原A和胃蛋白酶原C。PG分泌入胃腔遇胃酸后大部分激活,小部分通过胃毛细血管壁直接入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随着胃粘膜疾病程度的加重PGC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血清PGA、PGC浓度和血清PGA与PGC的比值也下降,但PGC的组织表达与PG血清学浓度间的关系如何尚需进一步探讨。 本实验利用不同类型胃粘膜活检和血清标本进行组织学和血清学研究,旨在比较胃蛋白酶原C动态表达情况和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以比较二者在胃癌筛查与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利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第三研究室收集的129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及血清标本,由病理学医师对其组织学类型进行诊断。包括浅表性胃炎30例,胃粘膜糜烂溃疡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胃癌35例。各病例组在性别及年龄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检测胃粘膜标本中胃蛋白酶原C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A和C含量。 结果 1.各类胃粘膜胃蛋白酶原C的动态表达: 30例浅表性胃炎PGC抗原均为阳性表达,表达率为100%。PGC抗原阳性表达率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依次逐渐下降。由胃良性疾病到胃癌前疾病,PGC表达率显著下降(p<0.01);由胃癌前疾病到胃癌,PGC表达率逐渐下降(p<0.05)。 2.不同胃疾病胃蛋白酶原血清学浓度 本组测sPGC、sPGA含量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sPG灯sPGC比值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依次下降,胃癌组与浅表性胃炎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 .01),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比较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组织PGC不同表达与血清PC浓度的比较 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随着其病变组织PGC表达程度的降低,其血清PGC浓度上升声PGA浓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PG灯sPGC的比值随着其病变组织PGC表达程度的降低而下降,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二0.297,P二 0.001)《:结论 1.PGC的组织表达与胃粘膜细胞恶性程度呈负相关,与胃粘膜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 2.单独应用sPGC进行胃粘膜疾病的检测,临床意义不显著。而同时检测sPGA并计算sPG灯sPGC则与PGC抗原组织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sPG刀sPGC是一个方便经济的胃粘膜疾病的筛选和诊断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