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列吡嗪是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脲受体,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可增强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口服格列吡嗪可能引起低血糖症、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为减少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本文制备了格列吡嗪经皮给药乳胶剂,并对其进行了体内外评价。本文采用水平双室扩散池,首先,考察了不同比例的乙醇和肉豆蔻酸异丙脂对格列吡嗪经皮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的质量比为8:2时,格列吡嗪的经皮累积透过量最大;然后,考察了6种有机胺,对格列吡嗪经皮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有机胺(二乙胺、三乙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N-羟乙基哌啶)都能显著地提高格列吡嗪的经皮通透性。药物经皮累积透过量的顺序为:三乙胺>乙醇胺>二乙胺>二乙醇胺>N-羟乙基哌啶>三乙醇胺。通过13C-NMR中格列吡嗪和有机胺中C原子的化学位移的变化,证明了格列吡嗪与有机胺之间形成了离子对,揭示了有机胺增大格列吡嗪经皮通透性的机理。本文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以上6种有机胺、3种油相基质(肉豆蔻酸异丙酯、油酸、棕榈酸异丙酯)以及3种促进剂(氮酮、薄荷醇、N-甲基吡咯烷酮)对格列吡嗪乳胶剂中格列吡嗪体外经皮透过性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二乙胺、肉豆蔻酸异丙酯和不含有促进剂的格列吡嗪乳胶剂的稳态通透速率和药物累积透过量均最大。这也说明了离子对是一种有效的增加格列吡嗪经皮通透性的方法。乳胶剂的药动-药效学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含药量为0.5%和0.125%的格列吡嗪乳胶剂均具有初步的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两种含量的格列吡嗪乳胶剂在12 h内的血药浓度均有明显的增加;在12 h内的降糖效果也很明显,但是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