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开始,中国文化开始了艰辛的转变历程,传统社会要转变为现代社会,必须依赖于文化的转变。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中国建筑文化,也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型。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转变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近代中国仿洋时期的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固有形式建筑文化的复兴、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兴起,这三个发展阶段之间既有交融,又有碰撞,构成了近代中国建筑文化转变的历程。本文以近代中西方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文化在近代建筑演变过程中所起的突出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研究,在理论层面上为中国建筑健康发展开辟一条发展之路,努力寻求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发展的结合点,寻求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 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它映射了东西文化的融汇与碰撞,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沧桑巨变的缩影,是一部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史。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下缓慢的展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西方近现代文化和建筑体系的传播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的主线。与此同时,传统建筑文化的演变也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另一条主要线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之后,相继开放了沿海的广州等14个城市作为洋人的通商口岸,通商口岸逐渐成为了“国中之国”,中外共管、中外文化混杂的外来城市,这些通商口岸产生的影响逐步扩大到了整个中国。这一时期,洋人在中国的建筑活动达到了顶峰。在租界和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以资本输出的方式,兴办工厂、开设金融贸易行业,伴随着进行了大量的建筑活动,“洋式建筑”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产物,使得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史上烙印了一段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仿洋”风潮。之后,在“文化民族主义”和“中国传统固有形式”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逐渐摆脱了单纯“仿洋”的西方建筑文化的范畴,开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固有形式的建筑,进而进行了中国近代本土建筑形式、建筑文化的探索。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中国传播达到了高潮,现代主义建筑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文化已经开始为中国社会所逐步接受。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抗日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建筑活动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形成的时期,中国的建筑文化完成了从西洋古典主义和“中国传统固有形式”向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转变,确立了中国建筑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