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观点把习语视为“死喻”,认为习语是不可分析的(Bobrow & Bell, 1973; Swinney & Cutler, 1979)。然而,从认知的角度看,习语是可以分析的,且习语内部具有隐喻性(Gibbs, 1989)。本文旨在研究习语的可分析性是否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习语的理解和产出,并试图验证将概念隐喻引入习语教学是否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产出英语习语。为此,本文作者做了一项实验研究。60名来自长春某学院的大三学生参加了该项研究。在这60名学生中,来自一班的30名学生作为受控组,来自二班的3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验之初,两组同学参加了三项测试:一项为检测习语的可分析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习语理解的影响;另一项检测习语的可分析性对学习者习语产出的影响;第三项测试检测实验前受控组与实验组对习语的理解和产出的情况。在实验过程中,两组研究对象所接受的习语教学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受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语义翻译法;实验组接受的是概念隐喻教学法,即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中去分析习语的语义构造以达到对习语的习得。在实验结束时,为了检验概念隐喻教学方法是否对习语学习有效,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参加了实验后测。通过四次测试收集来的数据录入到社会科学数据统计软件(SPSS,17.0)中,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项方差分析程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习语的可分析性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习语的理解;习语的可分析程度越高,该习语越容易理解。习语的可分析性对习语的产出影响不大;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英语习语的效果并不会因为习语的可分析程度的不同有所改变。将概念隐喻引入习语教学加强了学习者对习语理解的能力,但是对习语产出没有太大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本文结尾,作者讨论了该项研究对现有理论和习语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