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仪式与社会记忆——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w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因日本文部省教科书事件的直接刺激而于1985年建成对公众开放。20多年来,纪念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投入都有了很大的建设提高,成为蜚声国际的纪念场所。纪念馆作为公众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记取中华民族苦难的载体,在强化公众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记忆中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了建构理性社会记忆的初衷。 本文即以此作为考察的中心,主要依据档案文件、报刊杂志、访谈记录等历史史料,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方法,从“空间”和“仪式”维度论述纪念馆对社会记忆的建构。“空间”维度,主要从位置的确立、建筑空间的象征建构和陈列空间的氛围营造着手,论述纪念馆发挥记忆导向的作用。“仪式”维度,选取由国家官方相对固定举行的“12·13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0000遇难同胞仪式”,叙述历年来仪式的内容组织、宣传话语等的演变,分析其隐含的时代背景与政治文化内涵。正是在这些维度的相互作用下,纪念馆实现对理性社会记忆的建构。并且由此延伸开来,试图以一个新的观察视角,阐释纪念场所与社会记忆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期刊
汉朝在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的经典被统治者奉为官学,《尚书》在这一思潮的推动下,开始了它的高速发展时期。期间,它的发展也是颇为曲折,是由于本来《尚书》的流传
期刊
期刊
网络中心战将传感器、通信和计算系统与战术、技术和程序结合起来,以提供战斗空间感知。而作为这种感知的一部分,是能够识别出己方部队的战斗实体,即所称的战斗识别。本文介
期刊
期刊
万石君石奋是西汉前期的政治人物,因其与四个儿子皆官至二千石,为人臣尊宠,汉景帝号以“万石君”。司马迁亦以“万石”名其列传。石奋一门以孝谨著称,历经汉高祖、惠帝、文帝、景
20世纪初,随着中国传统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崩溃,儒家文化的危机也达到了顶点。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儒家文化的衰亡似乎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西学的涌入也给儒者提供了大量可资利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设置战区需要保障编队,保障编队要用来接收、驻扎、推进和保障远征军及盟军的部队。保障编队还要在快节奏、协作性强的全谱环境中养成和保持执行重要战斗任务的能力。由于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