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的市镇,是一定地域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其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暴增,人类大量地不合理消耗资源等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在建设发展中所出现的大量与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城市地质环境条件,没有充分虑城市地质环境状况下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埋下了许多隐患。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在不导致地质环境恶化的前提下,如何科学有效合理地利用其资源,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此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必需对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调查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有限的资源,防止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并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城市的长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鉴于此,为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福建省政府2010年发布《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4号)要求,永安市小陶镇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必须在完成环境地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并完成镇区部属发展规划,为永安市小陶镇的规划建设、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本文首先在全面系统地收集了小陶镇总体规划区已有的综合地质环境资料(主要包括环境地质、水文、矿产、自然灾害、自然地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小陶镇的水环境质量、土壤污染、工程地质分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区域稳定性和自然灾害等问题进行了评价,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可视化编程语言VBA及VB的辅助下,通过编程完成了区域内水质量评价。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结合小陶镇城市工程地质特点,按分级分序、抓主淡次的原则分别选取环境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四个指标做为一级指标,以地形坡度(度)、地下水质量分区、地下水防污性能、地下水类型(含分布与埋深)、土壤质量、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类型(含不良土体)、区域稳定性(含地震烈度)、地基稳定性、岩体承载力(MPa)、土体的承载力(MPa)、岩溶塌陷与塌岸、雷击灾害(次)、水污染、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共18个二级评价作为基础地质环境评价要素,通过可视化编程语言VB完成了层次分析法定权,然后利用综合评判法对该区域按地质构造、河流等边界以“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划分的65个评价单元逐一进行了城市环境地质质量综合评价定级。最后,将所有适宜性级别相同且相邻的单元连片成图,得到小陶镇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区划图。
评价结果显示,可将其小陶镇地质环境分为四级:(1)适宜区:呈带状分布于文川溪两岸河谷盆地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及坚村、西学、五爱至寨中靠山坡的山间盆地;(2)基本适宜区:呈带状分布于文川溪两岸丘陵和西学至下邓与麟厚西侧低缓坡脚地带及五一至红星以南山间盆地与丘陵缓坡地带(下伏灰岩深埋区);(3)适宜较差区:主要分布于长板至张坑至甘乳岩一线以北较软岩类含煤矿地带和灰岩浅埋区;(4)适宜差区:主要分布于长板至张坑至甘乳岩一线以南的山区和东北部(寨中以北山区)及新中盆地灰岩覆盖区地带。研究表明,评价结果与实地踏勘发现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通过此次评价,为小陶镇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方向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地质环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