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MRI可见的酶响应性的透明质酸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并将去氢骆驼蓬碱包裹在内,在此基础上,对聚合物胶束的体外性质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首先将透明质酸的羧基与3,5双(三氟甲基)苄胺的氨基通过酰胺化反应得到透明质酸三氟甲基两亲性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NMR和19F-NMR法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计算其取代度。以取代度为指标,对处方进行摸索,以最优处方采用透析法制备空白胶束和载去氢骆驼蓬碱胶束,并对形成胶束的粒径、电位、形态、释放度、酶响应性进行表征。建立CD44受体高表达的人乳腺癌MADA-MB231细胞和CD44受体低表达的MCF-7两种细胞模型,分别考察胶束的细胞毒性、细胞摄取、细胞凋亡情况,从而对胶束的体外抑瘤效果和CD44靶向性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胶束给予动物后,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仪考察胶束的MRI成像效果。结果:核磁共振1H-NMR、19F-NMR和红外光谱结果均显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HA-F聚合物,动态光散射粒度仪测得空白胶束粒径为(344.4?25.46)nm、PDI为(0.283±0.15)、电位为(-23.50?1.47)mv。经处方筛选,HA∶F的最佳反应比例为10∶10,HM∶HA-F的最佳比例为10∶15,以最优处方制备三批载药胶束,测得载药胶束载药量为(2.78±0.81)%、粒径为(255.1±27.8)nm、PDI为(0.27±0.06)、电位为(-23.84±0.56)mv。释放度测定结果显示,载药胶束在pH5.0的PBS溶液加酶处理组的释放量比在pH5.0的PBS溶液不加酶的对照组的释放量明显增加,表明胶束具有pH响应性和酶响应性。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相比,胶束在高表达CD44受体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摄取增多,并与溶酶体共定位,证明了胶束的靶向性;空白胶束加透明质酸酶处理3h后,F信号变强而不加酶对照组信号几乎为零,验证了酶响应性效果;各个浓度的空白胶束对MCF-7与MDA-MB231细胞在24 h、48 h、72 h基本无毒性,20μg·mL-1的载药胶束作用于MCF-7细胞48 h后,细胞活力减少为50%左右,作用72h后,细胞活力降至25%左右,说明载药胶束作用可达72 h,显示了载药胶束的缓释性。载药胶束对MCF-7细胞在24 h的IC50为20μg·mL-1,对MDA-MB231细胞24h的IC50为10μg·mL-1,说明载药胶束对CD44受体高表达的MDA-MB-231细胞的抑制率更强。在注射HA-F聚合物胶束之前,肿瘤部位没有明显的信号;在注射HA-F聚合物胶束后的4 h,肿瘤部位的成像信号最强,8h时,纳米颗粒被代谢掉,成像信号分散;结论:HA-F聚合物可在水中自组装成胶束并能包载去氢骆驼蓬碱,形成的胶束具有pH响应性和酶响应性,在酸性环境下,胶束与透明质酸酶作用后,胶束解离,三氟甲基中的F游离出来,起到成像的作用。载药胶束对CD44受体高表达的MDA-MB231细胞抑制率更强,预示载药胶束具有一定靶向作用。体内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HA-F聚合物胶束能靶向到肿瘤部位并有良好的成像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本课题设计的酶响应性透明质酸聚合物胶束可用于包裹去氢骆驼蓬碱,并且形成的胶束粒径在200nm左右,荷负电,具有一定包封率和载药量,药物释放缓慢,成像作用明显,预示该剂型在体内能靶向到肿瘤组织起到治疗和诊疗一体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