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和利率渠道作实证分析,以考查货币政策传导的这两个渠道是否畅通,并解释其畅通或不畅通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题目?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国货币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98年初,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途径是否畅通呢?尽管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和信用渠道都有人研究过,但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两渠道进行系统的研究还较少,为此,本文选择了这一个题目。此外,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建议,以期能为实际部门提供参考。这就是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目的和意义。二、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本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是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理论出发,按照货币政策传导的两个主要渠道:信用渠道和利率渠道,把全文分成四章。在阐述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时,以1998年为分水岭来考查1998年前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的有效情况。在阐述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时,分别分析了利率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上的传导以及利率对实质经济的影响,最后一章是提出政策建议。在逻辑上,本文先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总体描述,然后分成平行的两章,即我国货币政策信贷配给传导途径和利率传导途径,最后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受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三、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理论以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经历的几个阶段。<WP=3>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主要对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资产结构调整效应的传导机制,财富变动效应的传导机制和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的传导机制。第二节主要介绍了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一些新进展。重点介绍了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理论和成本渠道传导理论。最后一节简介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经历的几个阶段。通过本章的描述,使读者对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所处阶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为以后章节的分析打下理论基础。本文第二章是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配给传导途径进行实证分析,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了我国信贷配给产生原因以及我国信贷配给的缺陷,我国的信贷配给首先是由政府推动的,随着金融改革深化,信贷规模控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在1998年我国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从而由非均衡信贷配给过渡到均衡信贷配给。第二节,对取消信贷配给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信用渠道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在1998年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信用渠道是畅通的。在该节、分析了我国为什么要取消信贷配给。在第三节中,对取消信贷配给后的均衡信贷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货币供给传导有效的这一结论,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取消信贷配额的这一政策是有效的和正确的。本文第三章主要是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介绍了利率传导的一些基本状况,第二节主要说明了利率在金融市场上的传导,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利率对货币市场的影响较大,而在资本市场上的传导途径却是阻塞的。第三节论证了利率对实质经济的影响,在目前,我国利率的变动对实质经济的影响较小。存款利率的变动对储蓄影响,贷款利率的变动对贷款的影响是很小的。第四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四章分为两个小节。在第一节中,主要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的一些主要因素,第二节,针对货币政策传导阻塞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四 论文的主要特点本文是在参阅了大量文献基础之上写出来的。与其他有关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文章相比,突出在三个方面:<WP=4>首先在介绍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新进展时,引入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在以往的介绍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时,我国学者主要介绍利率渠道和信用渠道。实际上,在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中,早在1987年,Blinder等人就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成本渠道已受到了西方学者的普遍重视。其次在第二章对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进行实证分析时,按1998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以考查在有信贷规模控制时我国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和取消信贷规模控制后我国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这样划分的原因在于,不否认在现阶段我国仍然存在信用传导,这是在已有文献中受到了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1998年初,央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这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所以在现阶段的文献中,考虑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的居多,而忽略了信用传导。事实上,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依然存在,因此,本文在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时,考虑了这一因素。第三,分析利率在货币市场传导时,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率在同业拆借市场上的传导。分析时本文考查各期同业拆借利率对央行存贷款利率的反应敏感程度。以前的文献主要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