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的故事新编现象分析--以刘以鬯与李碧华的比较研究为中心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g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新编指的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对神话传说、野史志怪、名人轶事、历史演义等题材以主观介入的方式,进行重新的书写与描述的一种文学现象。本文选取了刘以鬯与李碧华的故事新编创作作为香港故事新编现象的样本,对比分析两者故事“新编”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与时空观表达上的“同”中之“异”,探求其故事新编背后的香港文学叙事模式。香港故事新编现象在香港从“文化沙漠”到“沙漠之花”的文化历程和争论中逐步呈现出经典化的趋向。作为典型的香港叙事模式,刘以鬯与李碧华的故事新编创作为香港文学提供了通向经典的两种趋向:“做实验”与“讲故事”。本文在探索故事新编内部的改写难度与有限性的同时,也关注时代与媒介的改变对故事新编发展的整体影响,同时反向观察在新时代、新媒介、新观念的背景下,故事新编现象的新发展、新形式、新价值。
其他文献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有着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关键作用。然而,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在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以及所处的工业化阶段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产业发展上的差距尤其显著,城乡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间的低关联度、产业结构的高度同构化日益严重。此外,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使县域的产业、技术、资本、人才不断向城市聚集,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制约县域经济增长的难题。当前,江苏县域大体完成了
学位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两者都强调以人为本,医疗均等化程度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相互影响作用。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持,而均等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程度和边界,两系统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发展关系。  因此本文以山东省为检验对象,选取2007-2018年为研究期间,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公共
在我国经历了工业化下经济的迅速腾飞之后,工业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公众热切关注的焦点。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减少环境污染、突破经济发展桎梏,如何结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成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显然,提高环境规制水平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强对企业排污治污的约束,但是势必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升高,进而影响企业选址以及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状态。分析环境规制与工业
学位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下行,贸易争端频发,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外汇波动剧烈。我国经济增长也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增长,进入新常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积极从内、外两个方面寻找新的出路:对内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外施行“一带一路”政策。在逐渐开放的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那么外汇变动就难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增长。如何研究中国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暴露现状并有效降低,是一个重要
学位
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研究是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的现实之需,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儒学意识形态是作为社会意识的传统儒学在与阶级发生互动中产生的,体现了自汉代起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系统性、隐藏性等特征,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传统儒学意识形态在家国同构的政治场域与伦理本位的组织形式中生存延续,搭建了以“天人合一”为逻辑起点、以“内圣外王”
学位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突,文化建设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社会主
学位
巴恩斯作为英国当代作家,其作品既拥有元小说自我指涉的特质,又将为人周知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拖缀进自己的文本中。文本与历史的界限模糊,多重指涉的意向言语和作家主体模棱两可的情感态度,使得巴恩斯的这类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性。与其他的后现代作家相比,巴恩斯更关注个体记忆与民族历史之间的关系。  1999年出版的《英格兰,英格兰》中,巴恩斯从自身的英格兰民族身份出发,为英格兰设想了两条可能的发展道路,并以
学位
傣文是傣族所使用的文字,西双版纳傣文主要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使用,是傣文体系中重要的一支。伊桑经书文是泰国东北部伊桑地区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书写佛教经典。西双版纳老傣文和伊桑经书文同源于中南半岛的古孟文和兰那文,虽然分布在并不接壤的国家,但呈现出诸多形体上的共同性。但随着长期的发展演变,又各自具有明显的不同点。  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为研究对象,对两者来源、特点、形体演变、拼写法的异
本文是关于营山安化乡湘语语法的专题研究,主要采用描写和分析、共时比较和历时探源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接触语言学、语法化等相关理论,在全面、系统考察安化湘语各类语法现象的基础上,与毗邻官话、原居地湘语作共时比较,揭示出安化湘语的语法特征、源流及演变过程。  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营山县安化乡的人文地理简况和方言概况,以及四川湘语研究现状和意义。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
学位
男同性恋现象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近年来得到了文坛广泛关注,男同性恋书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景观。本文立足于郁达夫的《茫茫夜》、周大新的《银饰》、王小波的《柔情似水》、崔子恩的《桃色嘴唇》、苏童的《妻妾成群》等小说作品,以男同性恋书写的叙事主题、人物形象以及叙事策略等话题为核心,探究中国大陆二十世纪以来男同性恋书写的共性和个性,分析、阐发作家们在进行男同性恋书写和表达时的主题内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