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时期,而这种繁荣具体体现在外国名著的重译方面,一本国外著作一般都有好几个汉译本。这就需要加强以对比为基础的翻译批评,发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翻译质量。因此对同一作品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第一,翻译批评可以通过对译本的比较发现不同译本的优劣,为译文读者选择比较优秀的译本提供依据;第二,翻译批评通过对不同的译者在翻译中运用的不同方法处理同一语言现象,达到相同或不同的效果评析,对深入探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三,翻译批评有助于译本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语境在语言的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语境在翻译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对原文正确的理解必须依赖原语的语境,对译文准确的表达也必须联系目的语的语境,可见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而本研究旨在从语境的因素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比较分析了简·奥斯汀的《爱玛》之两个中译本,研究从语境入手分析两个译本各自的优缺点。不同的译者翻译同一作品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功能对等早已引起许多争议,本文从语境的角度结合翻译实践,依次分析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和译文语言表达形式的选择和体现所产生的影响,证明与原文最切近自然的对等的译作不失为好的译本。因为翻译的本质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而且,翻译的目的不仅在于意义的准确传递,还在于反映原文的功能。为了使译文在目的语读者中产生与原文大致相同的感受,在诸多影响这种大致相同感受的要素中,本文强调译者必须综观原作全文,洞悉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并充分理解原文文本,在表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目的语的语境因素。本文通过语境和翻译相结合的相关理论,以及运用《爱玛》两中译本的大量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得出以下结论:翻译依赖语境,语境影响翻译的质量。通过举例论证语境分析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本文旨在扩大翻译理论研究的范围,使语境在翻译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因此,本文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此文尝试拓宽语境研究的视野,加深对语境和翻译研究关系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醒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强语境意识,减少误译和错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