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覆盖,北京市围绕国务院新“医改”中“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思路,自2011年起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并将其列入当年的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家庭医生式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实现“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保障、延长健康寿命”的目标为宗旨,与服务家庭通过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这种服务模式由传统“坐诊”转变为主动服务,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体现基本卫生服务公平性,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由于运行机制不完善、管理力量薄弱和保障措施不配套等原因,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在推广和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论文以朝阳区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通过对朝阳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服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对策,为今后完善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城市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和不同特点,以及国外家庭医生模式的发展形势与启示进行了总结;对区卫生局的家庭式医生人员配置和工作量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抽样对社区居民进行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情况和满意度,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分析服务开展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以上研究,总结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研究发现,朝阳区医生每个医生平均管理家庭1348户,远超过每个医生管理不超过800户的规定标准;家庭医生式服务平均知晓率为89.23%,但总体签约率仅为42.55%;户均发放健康宣教材料0.44份,达不到每年户均发放1份的服务标准;年人均健康评估次数为0.25次,年人均信息告知次数0.32次,不能达到年人均1次的标准;主动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人均服务次数0.93次,不能达到年人均4次的标准;在已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平均服务满意度为86.33%,居民认为服务的不足之处有健康评估工作不足、医生少效率低、病历登记查询麻烦和服务不方便;工作人员认为服务中存在居民接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人员不足导致效率低下、缺乏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设施和经费、工作激励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总结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主要存在社区居民参与不积极、社区医务人员不配套、财政保障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健全和信息平台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大人员配备及经费等政策支持、完善激励评价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