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日作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时间节点,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发挥着规范群体价值、凝聚社会力量、唤起情感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等功能。政治性的节日与政治形势有着特殊的联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内涵之外,其纪念活动的变化往往成为政治形势的风向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进而引起全中国的响应,各地相继爆发起义,它的胜利成为改变中国近代命运的政治节点。为纪念此事件,民国政府将起义之日确定为国庆日,经吴稚晖提名,称为“双十节”。作为国家纪念日,“双十节”是中国近代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性节日,在波云诡谲的近代政治生态中,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争取民众、表达政治诉求的主要平台之一。
全面抗战期间,国共双方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在纪念日的选择上,双方将“双十节”作为辛亥革命历史谱系核心精神的体现与共同的政治遗产加以纪念,然而,双方却有着不同的政治表达与关照。一方面国民政府以纪念庆典的方式来向社会传达包括政权“正统”性与“革命”继承性在内的各种信息,以期达到凝聚、团结内外力量,实现社会动员的目的。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也通过“双十节”以自己的政治话语向民众宣传其政治主张与革命理解,并向国内外展现了民主、自由、开放的形象。在全面抗战的特殊时期,“双十节”将原本敌对的双方联系起来,成为二者难以回避的纽带。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国共两党关于“双十节”纪念活动置于国共关系变化的大背景中,通过比较其异同来勾画它们在历史大势下的融合与冲突。
总的来说,在全面抗战期间,虽然国共双方在“双十节”的过程中,无论是政治目标和观念,还是动员的形式、内容、效果,甚或呈现出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均是反映政党主体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国共双方对革命解释权的争夺。因此,全面抗战时期对民国重要节日“双十节”的纪念,不仅是辛亥革命作为一种历史记忆符号的反映,还是各政权争取民众认可与支持,表达政治意识形态、进行利益角逐的重要管道。
全面抗战期间,国共双方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在纪念日的选择上,双方将“双十节”作为辛亥革命历史谱系核心精神的体现与共同的政治遗产加以纪念,然而,双方却有着不同的政治表达与关照。一方面国民政府以纪念庆典的方式来向社会传达包括政权“正统”性与“革命”继承性在内的各种信息,以期达到凝聚、团结内外力量,实现社会动员的目的。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也通过“双十节”以自己的政治话语向民众宣传其政治主张与革命理解,并向国内外展现了民主、自由、开放的形象。在全面抗战的特殊时期,“双十节”将原本敌对的双方联系起来,成为二者难以回避的纽带。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国共两党关于“双十节”纪念活动置于国共关系变化的大背景中,通过比较其异同来勾画它们在历史大势下的融合与冲突。
总的来说,在全面抗战期间,虽然国共双方在“双十节”的过程中,无论是政治目标和观念,还是动员的形式、内容、效果,甚或呈现出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均是反映政党主体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国共双方对革命解释权的争夺。因此,全面抗战时期对民国重要节日“双十节”的纪念,不仅是辛亥革命作为一种历史记忆符号的反映,还是各政权争取民众认可与支持,表达政治意识形态、进行利益角逐的重要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