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时空关系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trai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面对新时期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现实情况和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协调好人口、资源、经济的关系,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以农用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业是保障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对数量有限的农用地进行集约利用,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效途径之一,进而使得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   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在对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时序上采用协整理论从纵向分析2000-2011年间农用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从空间角度采用空间相关分析从横向分析两者之间在成都市19个区(市)县的相关性,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度表明,2000-2011年间,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改善,从2000年的0.2389上升到2011年的0.7850,期间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全市农用地集约度最高的区域分布在郫县、新都、温江、双流等近郊区,金牛、青羊等中心五城区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处在全市19个评价单元的中游水平,农用地利用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位于全市金堂、彭州、邛崃等远郊区。2011年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递减的分布规律。   (2)通过时序上动态计量分析表明,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均衡的一阶协整关系,同时两者间也是双向因果关系,两者间相互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对于农用地集约利用带来的冲击,经济发展在当期呈现响应,而对于经济发展的冲击,农用地集约利用滞后呈现响应。两者对彼此间的标准差冲击随着时期的增加呈现正向递减的反馈机制。   (3)通过空间上相关性分析表明,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在整体上的集聚化程度没有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以圈层分异的特征展现:中心城区呈现经济发展水平高、农用地利用水平低的空间关系特征;近郊区呈现经济发展水平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高的空间特征;远郊区呈现经济发展水平低、农用地利用水平低的空间关系特征。   最后笔者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这有助于为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从而对农用地进行合理用地规划和配置安排,因地制宜提升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为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
其他文献
学位
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研究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方面。过去几十年,气候不断增暖,而随着气候增暖,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不断复杂多变。中国是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多发的国家
一、问题的提出  大多数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选择到职高学习,主要是为了学点技术,尽快就业,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语文课上的表现就不容乐观。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一次课堂意外让我似乎看到了希望。  一次,在学生背诵《咏怀古迹》之前,我照例要把这首诗歌先给学生串讲一遍。机电专业全是男生,诗歌背诵又是他们最为头痛的,面对懒洋洋的学生,我想调节一下气氛,问道:“哪位同
温故而知新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在实践运用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探究问题,以增强认知体验。对作业设计具有差异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过程和方法;对作业批改体现人文性和激励性,更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潜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有效运用作业设计和批改,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发挥作业效能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有着积极意义。  一、英语作业设计和批改的原则  
学位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制度,特定的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人的总称,是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
随着互联网地图和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兴趣点(POI)信息。移动测量技术是采集和更新兴趣点信息数据的一种新兴的高科技工具。交通标志信息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城市空间扩展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研究的主要领域,也是当前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