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区作为经济开放改革的产物,自成立以来一直担当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区域经济转型与开发区的二次创业推进过程中,城市开发区土地发展空间呈现斑块化、碎片化发展格局。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与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动,多种能动主体作用使得开发区的土地空间与管理格局日趋复杂化,开发区整体呈现转型升级的需求。在开发区空间格局演化的背后,不断强化的主体与竞合关系成为主导空间演化的关键性因素。在以开发区为主体,带动周边城镇一体化发展态势下,本文提出基于“区镇融合”视角,深入研究利益相关主体对空间的影响作用,对开发区空间格局演变进行理论及实证研究,探索区域格局优化发展策略,是当前规划者亟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从区镇融合视角出发,结合开发区“三次创业”的转型期背景,以苏州高新区为案例,运用差异性分权、柔性尺度调整等理论,在深入分析苏州高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格局演变的基础上,从治理结构、规划管控、主体定位三个方面总结归纳苏州高新区区、镇、村三级能动主体的发展演变特征,再从能动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出发具体分析行为主体在不同层面的能动作用,对所产生的结果展开根源性分析。最后结合开发区内部区镇多主体能动格局分析,探讨从“空间、功能、管理、协同”四个维度共同构建的区镇融合优化发展治理体系框架。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区划调整及高新区相应发展的实际过程,将苏州高新区的空间演进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扩张期、转型期四个阶段,总结出空间演化的“轴向发展与点状填充并存、管理单元斑块化重叠”两大特征。同时指出当前开发区的区镇融合发展经历了行政区划拼合的“1.0版本”、功能空间组合的“2.0版本”,以及正在走向治理协同的“3.0版本”,展开对开发区由功能“拼合”向区镇“融合”转型的思考。(2)通过构建行为分析概念框架,辨析区镇村三大利益群体作为行动主体,基于不同动机在市场与制度共同调控形成的能动格局,通过不同的行为表达影响能动格局的形成与调整。其中,区政府与镇村行政主体作为主要行为主体,基于物质与理念利益驱动下的发展诉求,在相关空间政策引导下,通过规划管制与调整直接推动不同区块的空间形态演变。(3)结合相关理论,从治理结构、规划管控、主体定位三个方面讨论开发区多主体能动特征。发现在行政区划调整下,开发区治理结构呈现多元化演变、规划编制管控中多主体作用交织、主体职能转变中多主体作用交织的特点。其中初期开发区依靠政策倾斜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增长极,中期行政拓展过程中拼合多片区发展,后期向区域融合一体化转型发展。对开发区中多主体博弈结果展开根源性分析,发现其核心原因在于:多元化治理主体利益化驱动,缺乏约束平台;规划频繁调整,缺少管控约束力;政策制度内部结构性与外部条件缺陷三个方面。(4)开发区作为最初的特殊经济政策的产物,其最终的发展方向应走向功能综合完善的区镇融合道路,研究针对开发区内部区镇多主体能动格局,结合对开发区空间格局演进与主体能动作用的分析,从“空间、功能、管理、协同”四个维度共同构建区镇融合优化发展的治理框架。其中空间整合是架构,功能复合是条件,管理协同是保障,环境协调是基础,通过协调各行为主体的发展要素,逐步实现区镇融合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