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但是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当中也同样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可以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位美国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学生的智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不管是什么学科都是一样的,比如说,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但是更多的还是在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一门外语,在没有任何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学生要想学好它,就必须对英语有一定的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效果优劣的决定性因素。文章以高中生为例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都是存在差异的,总结来说就是社会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外因和内因的结合。通过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与学习效果的好坏是成正比的,两者相辅相成,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来说就是,倘若一个学生对英语非常有兴趣,那么学习英语对他来说就是在做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他就会特别的认真努力;反之,倘若一个学生对于英语一点兴趣都没有,反而还有厌恶之意,那么他的态度肯定就特别的消极,只是应付了事。由此可见,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不仅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贯穿始终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英语学习效果起着推动作用,学习动机的产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动机越高的学生,学习态度就会特别的认真、积极,就会特别努力的克服学习中的种种障碍,然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文章主要是从社会心理学这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学生的动机作用心理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动机的构成要素。调查完成后,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T-tests检验,结果显示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由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价值观等等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跟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正相关程度都非常高,其中最高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是学习需要以及学习价值观。学生学习动机越强,英语学习成绩就越好,反之,英语学习成绩就越差。所以,在策略方面,我们鼓励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