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与“族群边界”视野下的宗教与民族认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t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在民族学人类学领域,民族、族群认同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学者长期的研究主题;回族是中国诸多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其分布范围之广、融入性之强与其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伊斯兰教在回族民族认同建构与维持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伊斯兰教在构建及维持回族民族认同上的作用,并从两个较新的理论角度——“历史记忆”与“边界”——对宗教与民族认同的关系给予新的探讨。本论文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探讨宗教与民族认同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宗教与民族认同研究的缘起;二、宗教与民族认同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三、与本论文相关的主要概念的界定;四、宗教与民族认同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五、本论文的主要调查方法;六、本论文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正文,包括三章。第一章边界·宗教·民族认同,从“边界”理论探讨西安回坊回族宗教与民族认同的关系。着重从伊斯兰教对回族族群持续性与族际互动的作用来反映伊斯兰教与回族民族认同的关系。具体来说,伊斯兰教中的日常礼仪、经堂教育、典型的以宗教为基础的寺坊制度维持了回族群体与价值观的持续性,而宗教在回族与它民族互动过程中也起着维持回族民族边界的作用。第二章历史记忆·宗教·民族认同,从历史记忆角度来论述伊斯兰教在维持回族民族认同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回族的族源记忆、受难记忆以及碑刻记忆共同维持了回族文化的整体性,也在文化内部强化了回族的民族认同;第三章国家·宗教·民族认同,中国民族众多,是典型的多族群社会系统,在这种社会系统中,民族认同的树立不得不考虑到大的族群社会系统,因此本章分析了回族与国家,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化的融入过程中宗教的作用。最后结语部分认为,从边界角度而言,伊斯兰教有利于回族族群持续性的维持,宗教在回族与它民族的族群互动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回族民族的认同感;从历史记忆角度而言,历史记忆从回族的群体内部支撑着回族的民族意识;此外,伊斯兰教很好的处理了回族与国家,回族社会与多族群社会系统以及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其他文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人口比例的70%,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我国现阶段看,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营销和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和社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文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考核实践教学的指标体系、内容及方式的科学合理性,对实践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提高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十分重视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迁。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简要论述马克思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历了"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等四个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学生发展理论"为理论指导,确立以学
<正>从被誉为"整个东方音乐骄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到有中华古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何占豪的音乐旅程走了半个世纪。厦门市总工会和厦门歌舞剧院联合创排的交响南音《
<正>天坛是皇城北京远播世界的名胜古迹,是我国古代皇帝祭天的神圣之所。乐舞作为祭天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封建君主和皇帝的高度重视,并设立有专门的部门和官员管理,
学生发展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站在文化人本主义的立场,探究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心理的异同,是民族聚居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依据。文化性格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的
以无锡为城市案例,阐述了总体城市设计的技术框架和研究范围,提出以城市形态的演替追溯和城市特色的量化确定城市形态的核心价值;以街区高度和开敞度指标确立引导控制的数字
钢铁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与国家的基础建设有密切关系,关系国计民生。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最大的钢铁消费国、最大的钢铁出口国,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