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严歌苓的小说文本,结合作家个人生活经历及创作历程,对其小说文本中的“隐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力求对其小说中较为重要的隐喻意象作归类和说明,而非就事论事。这样的话,就势必要求对作家个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现状加以考量。
引论部分对严歌苓的创作作了简单介绍,并归纳了海内外对其评价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总结其生平以及形成的影响之后,提出了本文的论述重点。另外就是现阶段对其作品的研究还有本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立足于严歌苓的身份,选取作家引起极大反响和关注的长篇力作《扶桑》作为一个小切口,对其中具有东方特征的物、色、人逐一分析,并挖掘内在的隐喻意义。在《扶桑》的基础上,对作者指涉到东西方直面问题的其它小说进行简单的梳理(因为如果对作家这部分作品逐一铺开论述的话,第一是没有必要,第二是会导致重点不突出),并指出当东方的生活移植到西方国土上时,所有一切的常态在西方人眼中才生发出独具魅力的隐喻意义,同时面对西方世界的东方人的处境形成了一个更为深广的隐喻。
严歌苓的作品以描写内容为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东西方交流和碰撞为主要内容,二是对中国再度进行描写的小说。第二章的研究对象是作者描写中国的小说,提及了一些评论界少有关注的短篇小说,并对其中的“隐喻”手法进行分析。但是这部分作品也是作家在旅美之后创作的,也就是说,虽然在内容上只涉及中国本土(或重点在于中国本土),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西方对作家创作存在的潜在影响,
第三章是对严歌苓以其他民族为表现主题的几部小说中的隐喻做逐一分析,并对几部小说中共同体现的隐喻意象做一定的提炼和升华。其中涉及08年的新作《小姨多鹤》和09年的新作《寄居者》,属于较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