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乳腺癌的发病率及致死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乳腺疾病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高。目前为止,应用于乳腺疾病的筛查及诊断方法有很多种,临床上常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含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或称全视野数字化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ography,FFDM)、B超、MRI检查,然而这些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缺点,比如灵敏度或者特异度方面有各自的局限,有待一种新的检查技术的改进和提升。近年来,数字摄影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并且不断呈现出各种新技术,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是其中的一项乳腺摄影新技术,经过国外许多学者对该技术的前瞻性研究,证明DBT在乳腺疾病的检测和诊断准确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这项技术尚未在中国广泛使用。在乳腺各类型疾病中,肿块是最多见的临床首发症状,亦是乳腺疾病最基本的影像学征象,良性及恶性病变均可以肿块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主要对比研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选取71例乳腺肿块型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且术前均接受FFDM、DBT、B超、MRI检查。对上述4种检查方法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参照2013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所见病灶给予规范分类。基于最终病理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上述4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Z检验分别比较DBT与FFDM、B超、MRI的统计学差异。分别记录同一患者相同压迫条件下FFDM及DBT拍摄时的平均腺体吸收剂量(Average Glandular Dose,AGD),并利用t检验比较2种方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71例患者均为单乳单发病灶,共发现7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4个,恶性病灶27个。FFDM、DBT、B超、MRI基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23、0.869、0.697、0.818;成对比较后结果显示,DBT的AUC高于FFDM和B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BT与MRT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T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两者均较MRI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BT双体位的AGD高于单纯FFD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种方法的AGD均小于美国放射学会乳腺摄影质量标准(mammography quality standards act,MQSA)规定的单次最大辐射剂量(3m Gy)。结论与FFDM及B超检查相比,DBT可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与MRI相比,诊断效能相当,但其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MRI。作为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可靠的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DBT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