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改革目标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下简称“农地”)入市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深化土地改革的重中之重。2019年进入了全面推开农地入市阶段,关系到6亿农民切身利益的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于2020年开始全面施行。而在此阶段,入市改革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湄潭县在我国农地入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改革目标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下简称“农地”)入市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深化土地改革的重中之重。2019年进入了全面推开农地入市阶段,关系到6亿农民切身利益的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于2020年开始全面施行。而在此阶段,入市改革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湄潭县在我国农地入市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湄潭县的农地入市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湄潭县自1987年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一直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为主线不间断推进改革,2015年8月27日,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之一的湄潭敲响了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此后又创立了“五定”原则、分割入市等创新性农地入市举措。本文主体结构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湄潭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沿革、现实问题与成因分析;第二部分是湄潭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制度环境、行为主体与内生动力;第三部分是湄潭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基本方案与政策建议。通过以上分析过程,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的主要结论:一、湄潭县农地入市制度变迁可以分为4个阶段:无序、自发流转阶段(1979-1994)、规范流转阶段(1995-2012)、入市试点阶段(2013-2018)、全面入市阶段(2019-至今);二、农地入市制度滞后定义为制度需求和供给的时滞,基于湄潭县农地入市改革,其制度滞后的现实问题可以概括为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凸显、制度供给落后制度需求、外部利润激发隐形市场。面临现实问题的影响为:影响土地市场有效运行、地方政府财困境凸显、农村集体增值权益缺失、乡镇企业用地需求缺口。结合湄潭县农地入市实践、文献资料得出农地入市改革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为制度供给主体意愿不足、制度需求表达渠道不畅、农村集体制度尚待完善、经济落后地区现实制约;三、建立湄潭县农地入市改革的前置条件包括制度环境、行动主体、内生动力三个部分;四、通过湄潭县农地入市改革的实证研究,并提出湄潭县进一步解决入市改革问题的策略:规范农地入市收益分配政策、建立农村政策改革协同机制、提高多元主体农地入市认知。本研究不仅丰富农地入市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而且为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本课题以研究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体系为重点,探索
近年来,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鼓励各地区挖掘特有优势资源进行特色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却发现曾经盛极一时,一度占据都江堰市农村经济支柱地位的特色道地药材川芎产业出现了危机,表现为农户种植意愿下降、主产区的转移、生产企业退出等,产业呈现“衰退”倾向。另外,产业研究中对于产业兴衰研究的较少,本文着眼于具体产业的兴衰,对都江堰市川芎产业由盛及衰这一发展历程中存
跨境并购是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外延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创造新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并购交易成功实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精巧的交易结构设计,反之则不然。本文基于交易结构视角去研究一家上市民营企业成都天翔环境的跨国并购成败。文章首先介绍跨国并购交易结构要素之SPV,围绕基本交易结构类型,从简单到复杂对其进行梳理;并结合最新海外经济实质法案,论证了新法案对其影响。然后重点介绍天翔环境并购
本文通过分析攀枝花芒果产业“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现状,以26度果园为例,介绍了组织模式,分析“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中存在的四类合作模式及其特点;对26度果园“三农服务站”所辐射区域的农户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农户基本状况、生产行为、对果园的认知、利益需求等,拟分析出“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下,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农户的生产和利益需求等特点,并针对现实情况,找出构建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
从201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我们党和国家庄严承诺:大家一起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一个贫困户都不能拉下!到前年底,也就是2017年底,全国贫困人口有3046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1000多万人,任务艰巨。如何扶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是输血还是造血;是直接拨付资金,还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有限的政府资金来撬动
目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甚至已经实现了城市户籍的转变。当户籍制度的藩篱破除之后,在此背景下农转非居民的城市生活又将何去何从?毕竟,农转非不简单是户籍身份的转换,而应是全方位持续同城市社会进行适应与融合的过程。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1)关于社会融合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关注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初期,而较少关注实现户籍转化之后的社会融合状况;(2)对农转非居民内部子群体
公路运输货物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区域间公路运输货运量及其碳排放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从供应角度分析了区域间商贸价值量与相对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物量的区域间公路货运投入产出表。通过区域间公路货运的投入产出关系,建立了EIO-LCA矩阵,使用“从上至下”法分析了区域间分货类商品运输及其CO2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流向特征,阐述了经济发
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由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缺乏国际经验和竞争优势,这也导致了在一些缺乏有效监管的国家投资经营时,更容易掉入腐败陷阱,借由制度的漏洞开展非市场行为,从而达到绕开投资壁垒、减少制度摩擦、降低进入成本的目的。但从长远来看,腐败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润滑效应”难以长期维系,恶劣的市场环境必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引发经济衰退风险,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经济政策的调整力度。2009年,为了救市我国出台了“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2012年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冲击全球,2015年人民币汇率、股市动荡,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揭开序幕并在之后反复上演。这一系列事件都使得我国经济波动剧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同时政府也在政策制定上面临是否、何时及如何变更现行经济政策的艰难抉
在全面脱贫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教育扶贫”,希望能够依靠教育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赢得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这一期间政府为贫困家庭提供了多种政策倾斜,这必然影响到贫困家庭对教育投资的选择。如何能够清晰的认识在教育脱贫中,政策倾斜影响所产生的成绩和问题等现象的根源,并解决相应矛盾,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目前倾斜政策的影响机制。政策的引导和激励是在政策主体和政策对象之间、政策相关群体之间的策略性互动中发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