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恩斯主义告诉人们,市场自发调节是有缺陷的。市场经济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却不可能自发形成分配的公平原则,必须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特殊目标,并通过相应的调控手段来有效限制垄断,从而保护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同时解决失业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中的差距。 我国改革开放前,人们之间收入差距很小,但收入水平又都很低,虽然社会看似很公平,却是以牺牲社会的高效率和生活的高水平为代价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平均主义,提高经济效率,因此那一时期政策上比较强调效率优先。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又使富有阶层出现。较高收入和大量资产产生了马太效应式的财富积累,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与此同时,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也日渐显著。收入增长的程度不同,就会令相当一部分人有一种被剥夺感,也就是当发现自己身边周围的人生活发生了很大改观,而自己的生活却没有太大改变时,心理就会失衡。会使人们对社会是否公平、是否公正产生怀疑。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例子都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以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国一次次的提出并不断的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治经济学也告诉人们,在初次分配层面上,要注重效率,主要发挥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但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就需要政府来干预,也就是再分配时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民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关键要看这种差距是否合理,合理范围内的差距,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差距如果过大,又不加以控制,一方面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另一方面也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阻碍。 本文以石家庄市为例,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收入差距问题。具体研究从石家庄市居民收入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利用统计局城镇住户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住户的人均纯收入两种指标,从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城乡之间以及石家庄市与全国其它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分别进行阐述,陈述相关的事实,找出存在的差距以及差距产生的原因。揭示了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与美国等贫富差距悬殊国家的收入差距不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在各阶层收入均有明显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问题的性质有所不同。文章的最后提出应采取的缩小差距的手段,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