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过程性。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通过课内课外、选修必修互相配合,共同作用,才能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一种良好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引导他们发展个人的语文兴趣和个性特长。在高中选修系列中,《文化论著研读》囊括中外名家名篇,称得上是世界文化论著的缩略图。其中,《中国民俗文化》作为《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模块课程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学习,能有效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使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因此,《中国民俗文化》选修课的设置和教学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调查发现,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践行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意义、采取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也影响到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对《中国民俗文化》选修课的教材使用、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选修课教材给予评析,并对此选修课的教学提出建议。本文前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正文包括三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叙述“文化论著研读”系列及“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开设的意义,以便加强师生对此部分学习的重视。第二章是针对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教材进行评价研究,包括教材课文设置、使用现状、选文建议。第三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教学中问题的调查分析,二是对选修课提出的教学建议。笔者认为,在《中国民俗文化》选修课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习此课程的学习意义,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联系现实、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并用多元评价方式来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中国民俗文化》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中其他模块的选修课提供教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