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规模RFID标签场景的标签防碰撞算法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y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对带有信息的标签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实现非接触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和行业,并且深度的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RFID技术的安全、定位和标签碰撞等问题严重制约着RFID技术的发展,尤其面向海量标签时,防碰撞算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主要体现在:1)目前主流防碰撞算法识别效率相对较低,需要优化提高识别效率;2)现有的主流算法在针对不同的标签并不具有完全稳定的性能,在供物链等海量标签场景应用中会产生较大影响;3)防碰撞原则:传统防碰撞协议在防碰撞原则上要求标签的碰撞位尽量少,若从利用标签ID比特碰撞位信息入手,可有效的缩短识别过程的搜索次数。在防碰撞算法中采用曼彻斯特编码可以确定发生碰撞的标签碰撞比特具体位置,利用碰撞位信息可以更加高效的区别标签ID。本文在此特性基础上基于碰撞树算法(collision tree algorithm,CT),提出多子响应周期的标签防碰撞算法(Multi-Response collision tree algorithm,MRCT),将识别周期分为一个查询周期和M个子响应周期,每个子响应周期中标签分别响应,减少了系统识别周期。另外,在自适应碰撞树算法(adaptive collision tree algorithm,ACT)中无法有效地避免空时隙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文中提出改进型自适应碰撞树算法(improved adaptive collision tree algorithm,IACT),通过返回最高两位碰撞位具体比特避免了算法中存在的空时隙。同时,为提高IACT算法的稳定性和识别效率,利用双子响应周期机制改善IACT算法。通过标识位的分集,有效的解决了在IACT算法中发生两个标签碰撞,碰撞位不是一个比特位置而不能利用二进制编码“二元性”直接识别的限制。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验证,本文所提出的防碰撞算法能有效的减少在RFID系统中的识别周期,提高在RFID系统中的算法识别效率,在面向大规模RFID标签场景有着更优的表现。
其他文献
混沌现象是在非线性动态系统中出现的一种确定性的、类似随机的过程,这种过程非周期、是一种貌似无规则的运动,不收敛但有界,且对初始值具有极其敏感的依赖性,这些独特的性质
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Audio and Video coding Standard,AVS)是我国自主制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与国际上流行的其他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相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多播业务不断丰富,人们对高速率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高系统吞吐量成为当前首要任务。多媒体多播广播(MBMS)技术是通过服务端发送相同
客户流失分析作为经营分析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失客户和没有流失的客户性质和消费行为,进行挖掘分析,建立客户流失预测模型,分析哪些客户的流失率最大,流
本论文在广泛阅读有关移动通信无线信道传播模型和VANET的文献资料基础上,首先,推导三维场景下双移动节点间链路的多普勒功率谱模型,给出时间自相关函数和多普勒功率谱的解析
光纤通信就是以光波传送资讯,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速率高,损耗低等优点,而使是光纤通信成为主要的传输方式之一。数
中继技术的应用使得蜂窝网络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随着异构网络的崛起,如何设计节能的蜂窝中继网络架构受到了广大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和研究。本文以解码转发中继技
空间等离子体数值模拟中需要涉及空间中海量粒子的计算,这直接导致了其对大量的计算资源的需求。所以通常使用并行计算和高性能计算机群来进行空间计算模拟的实现。其中空间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其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宽测绘带和远距离成像的特点,在军用以及民用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以飞机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