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非对比增强流动扰相-新鲜血流成像(Flow spoiled-fresh blood imaging,FS-FBI)应用于足动脉的可行性,并比较不同成像参数对足动脉显示效果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46名健康志愿者,年龄范围21~48岁,平均年龄27.5±5.3岁,其中男性26名,平均年龄26.7±3.7岁;女性20名,平均年龄28.5±6.8岁。心律范围54~98次/分,平均74.7±8.9次/分。所有志愿者于1.5T MR成像系统进行FS-FBI足动脉常规参数检查(翻转角FA=90°、回波时间TE=80ms),频率编码方向为踝-足尖方向,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其中36名志愿者(男22名,女14名)另行不同FA(60°、120°)及不同TE(40ms、120ms)的FS-FBI检查。由两名观察者独立地对常规参数下所有46人足部各段动脉(胫前动脉末端、足背动脉、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弓状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足底深支、胫后动脉末端、足底总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足底弓、趾足底动脉及趾足底固有动脉)图像质量及静脉污染进行评分(四分法),并记录各动脉显示率,足背动脉的分级数。另外将36名行不同FA及TE FBI检查对照研究的足动脉分为近侧端及远侧端(以足底弓为界)两个血管区分别进行图像质量评分,使用多个相关样本比较的Friedman M检验分别比较两血管段在不同FA(60°、90°、120°)或TE(40ms、80ms、120ms)时图像质量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志愿者配合并完成FBI检查。所有46名志愿者(92侧足)中,胫前及胫后动脉末端、足底总动脉及足底外侧动脉的显示率均达到100%,足背动脉、跗外侧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足底深支、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弓及趾足底动脉显示率均超过90%。跗内侧动脉及趾足底固有动脉显示率分别为73.9%和81.5%,弓状动脉显示率最低,仅5.4%;除跗内、外侧动脉、弓状动脉及趾足底固有动脉外,余足部动脉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均在3分以上;所有图像静脉污染评分均≥2分。不同翻转角或回波时间下足动脉近侧端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侧端在一定条件下较小的翻转角或较长的回波时间下可以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P<0.01)。结论:非对比增强FS-FBI成像技术可以较满意地显示正常的足部动脉;且当TE=80ms时使用较小的FA或当FA=90°时采用较长的TE可以更好的显示足动脉的远端分支,实际应用中应适当地调整上述参数以达到动脉系统最佳的显示效果。